大龙峒保安宫、孔庙 一窥巨匠拚场

「2022 远东建筑奖-古迹参访月」首站由大龙洞保安宫、台北孔庙出发,认识在地文化内涵。(远东建筑奖提供)

首次举办的「远东建筑奖—古迹参访月」,精选大龙峒保安宫及台北市孔庙作为导览走读的首站,除了两座古迹在历史、文化、地理学上的重要意义,古迹导览专家林嘉澍3个小时的导览中,细数名匠在此的「对场」竞艺与合作,展现了古迹承载的除了工艺,还有满满的时代人情。

大龙峒保安宫这座250多年历史的古刹,是台北寺庙中采用「对场作」的代表。当时为了让匠师们良性竞争、确保工期不拖延,会请两组匠师「拚场」;大正6年(西元1917年)大修时,保安宫以中轴线为界,请了陈应彬与郭塔两位名工匠各展本领,且特别的是采「交叉对场」,从前殿、钟鼓楼到正殿,一左一右交叉施作。

因为「对场」,保安宫里木作可见不少「呛声」的趣味。如正殿屋檐中的水车阁设计原是「八仙大闹东海」图,先完成的郭塔留有「闹东海」三字,但陈应彬的一边却不见「八仙大」字样;又一说郭塔做「孔明七擒孟获」,是以「假狮破真狮」的谐音表示自己才是技高一等。

林嘉澍指出,对场比拚也是工匠人博上生计的较量,有时候甚至亏本贴钱投入以求胜过对方。以陈应彬而言,保安宫的成功,也让他在全台各地持续受邀主持庙宇的新建、重修。又据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长李干朗的研究,大正6年的匠师工资,一天约5角到1元,且规定无午睡、不可赌博,一些工匠于是在前殿的交趾陶上顽皮地做出打瞌睡的仙人、牌九等造型。

保安宫由潘丽水所绘的壁画,堪称其代表作,但潘丽水却曾因为无工可做而在台南画了14年的电影看板。他虽未受过正式的绘画训练,作品却能表现立体的空间感。为了将其画作保存,保安宫董事长廖武治特别邀请澳洲修复专家来修复,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亚太地区古迹保存奖」,为台湾保护古迹建立里程碑。

台北孔庙则是1925年泉州大木匠师王益顺,受辜显荣邀请来台设计建造,然而1931年他返回厦门主持南普陀寺大悲殿兴建工作时病逝,孔庙遂由其后人接手建造,却面临缺工问题。当时陈应彬自己派下学徒协助孔庙建造,因此孔庙同样可见陈应彬擅长的「螭虎」,但这基于合作的对场,便丝毫不见烟硝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