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走春好去处 台北大龙峒求平安

大龙峒保安宫」除夕时固定会于钟楼举办祈福敲钟仪式。(图/于鲁光摄)

大龙峒是台北较早发展的聚落之一,除了人文味浓的「台北市孔庙」,亦有主祀「医神」保生大帝国定古迹「大龙峒保安宫」,年节到大龙峒走春,造访古意也祈求平安。

据说早期只有状元祭孔典礼时,才可以通过「泮桥」直上大成殿,因此又称「状元桥」。(图/于鲁光摄)

走出捷运圆山站,循着指标便能到大龙峒老街区,这里像是台北的另一个时空,时光流速自成一种步调。

双庙巡礼 写祈福贺卡

沿着红色的「万仞宫墙」来到「台北市孔庙」,这里不仅是考试旺季时祈求好运的文庙,也有不少雅致与趣味的细节设计。例如半月形池上弯曲的「泮桥」,以竹节形状雕成石栏杆,象征高风亮节,墙上绘制「仁兽」麒麟,更是色彩鲜明。

「台北市孔庙」风格素雅,平时也有不少旅客前来游赏。(图/于鲁光摄)

若想了解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别忘了走进做为常设展间东庑、西庑(类似古代住宅的厢房),在「仪门」旁固定有书法老师驻点,可以免费帮游客写「客制祈福卡」。农历年期间还举办新春活动,只要在设置的布景前拍照打卡,就能玩扭蛋机换「大成殿」文创纸胶带。

离开「台北市孔庙」前,别忘了跟书法老师索取写有吉祥话的「客制祈福卡」。(图/于鲁光摄)

接着走访邻近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大龙峒保安宫」,宫庙是由渡海来台的泉州同安人所建,他们将家乡守护神「保生大帝」乞灵分火至大龙峒,宫庙前的「四十四坎」立碑上,还刻有同安人聚集在大龙峒创立商业街的过往。

《朱仙镇八槌大战陆文龙》是潘丽水留下的壁画巨作之一。(图/于鲁光摄)

经历多次重修的庙宇,不仅保留古老龙柱、精细的剪黏艺术,百多年前的「对场作」(建筑分为左右两边,由不同师傅建造)更蔚为话题。当时陈应彬与郭塔两位匠师同场竞技,使正殿左右看似对称,实则在雕刻与彩绘上有微妙差异,正殿墙面上还有庙方延请北上、知名的已故台南匠师潘丽水创作的七幅壁画,人物神情极其生动。由于大龙峒保安宫对建筑保存与修复的用心,二○○三年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荣誉奖」

农历春节到「大龙峒保安宫」拜拜,祈求平安健康。(图/于鲁光摄)

除了观察建筑细节,祈求身体健康与新年平安尤为重要,想挥别过去略为辛苦的一年,记得到庙里祈福,迎来新年好运到。

古早美食 小店故事

大龙峒保安宫旁巷子进去不远,便能看到在地人坐在冒着热气的摊位前喝汤、吃面,这家「大龙峒川记鱿鱼羹」已有近半世纪历史,第二代老板阿田哥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大龙峒到处跑,从流动摊贩到开店在百年屋龄的老宅内,女儿也跟着接棒。阿田哥说:「天还没亮就得开始工作,最辛苦的是要用鱼浆把鱿鱼裹成差不多大小。」点一碗用老牌沙茶酱调味的羹汤,再加盘黑白切,就是大龙峒人的美味早午餐。

「综合羹冬粉」有带口感的鱿鱼羹和处理干净的猪肠,冬粉吸附了沙茶香气更好吃。(60元/碗)(图/于鲁光摄)

卖了三代的「大龙峒川记鱿鱼羹」,是许多人返乡时会特别去回味的小吃。(图/于鲁光摄)

绕到另一端,又被「花生举人咖啡店」的招牌吸引住目光,老板张又颖话匣子一开可停不了,原来他是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考取举人的张书绅玄孙,张书绅在年少贫寒时曾在大龙峒挑担卖花生,有「花生举人」称号。

这家店原本名为「果然文创」,做在地导览、卖简餐轻食,疫情期间改名再出发,希望用更贴近家族的故事推广大龙峒文化。去年开卖的豆花,除了有以手洗花生和宝山黑糖珍珠制作的甜口味,还有张家祖传的「麻辣豆花」,加入台湾牛、花椒与四川郫县豆瓣,暖暖地吃,滋味很是特别。

「花生举人咖啡店」店内有张书绅中举时的圣旨、明治时期黑胶唱片等特色老物件。(图/于鲁光摄)

河滨舟影 朝圣升降庙

「麻辣豆花」香辣软嫩,香Q滋味的「招牌脆皮麻糬保证甜水果松饼」还以宴客盘盛装。(麻辣豆花120元/招牌脆皮麻糬保证甜水果松饼,200元)(图/于鲁光摄)

离开熟悉的大龙峒区域,位于剑潭抽水站旁边的「三脚渡摆渡口」也与大龙峒的过往有关。

三脚渡摆渡口早期用于连接社子葫芦堵、剑潭、大龙峒三地,民国五十三年间因进行基隆河截弯取直工程,将原本连接社子和大龙峒的支流填平,加上兴建公路,慢慢地不再有航运功能,但出身造船世家的国宝级匠师刘清正,却在此专门制作龙舟,三脚渡一带因而保存了龙舟文化。

「三脚渡摆渡口」除了端午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平时停泊的龙舟也吸引游客拍照。(图/于鲁光摄)

来到这里,不妨与停泊在岸边的龙舟拍照,也可以到一旁收容多尊落难神像的「天德宫」祈福,这可是全台唯一具备升降装置的土地公庙呢!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