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传统信仰文化 大龙峒保安宫获颁无形文资保存者证书

台北宗教盛事「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获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图为神兽神舆车。(台北市文化局提供/张立勋台北传真)

台北宗教盛事「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获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台北市文化局提供/张立勋台北传真)

台北宗教盛事「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获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图为放火狮。(台北市文化局提供/张立勋台北传真)

台北市文化局23日于大龙峒保安宫举办授证仪式,为有280年悠久历史的保安宫颁发证书,宣告台北宗教盛事「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获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并将大龙峒保安宫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保存者,以表彰保安宫维护发扬传统民俗信仰的努力贡献。文化局12月3日也将于剥皮寮历史街区举办特展,期盼大众对饶富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更增认识与了解。

文化局长李丽珠在授证典礼致词时表示,台北市政府从2008年至今共登录了36件无形文化资产,去年除了大龙峒保安宫,还有陈夏生和杨莲英两位艺师登录为保存者,非常感谢每位无形文资保存者的努力。

李丽珠强调,透过文化带动台北城市观光的发展,不能缺少文化力、宗教力和在地力等文化元素,非常感谢保安宫不遗余力的维护无形文化资产,让委员全体一致通过登录「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为无形文资;同时保安宫办理保生文化祭,推广宗教文化和历史民俗,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活动,获登录为保存者实至名归。

她也提到,文化局委托北艺大针对保安宫历史文化研究调查推广,让国内外民众能熟悉保安宫,了解台湾传统信仰文化。

大龙峒保安宫建于清乾隆年间(1742年),至今已有280年的历史,是大龙峒当地的信仰中心,更是北市重要庙宇古迹,保生大帝庆典尤富盛名。庆典包括农历3月15日保生大帝圣诞前一天、农历3月14日举行的遶境活动;神诞日当天则有隆重的祭祀礼仪、放火狮、过火及家姓戏等仪式活动。亦即由遶境、圣诞庆典、放火狮,过火及家姓戏5大项活动,组成保生大帝圣诞庆典活动,倍受民众支持,北市各地宫庙也热心共襄盛举,每年均热闹举办盛大民俗庆典。

去年3月大龙峒保安宫董事长廖武治将「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提报无形文化资产审议,并由文化局邀集文资委员现勘后,送台北市府无形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审查,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现场出席委员12人全数同意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

根据《台湾日日新报》记载,保生大帝圣诞庆典遶境、三献、过火狮等文化传统可追溯至日治时期,传承延续至今。廖武治表示,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举办多年,活动内容也逐渐现代化,每年都会调整,也有不同的看头,其他庙宇也参考保安宫的举办方式,更影响部分台湾庙会的活动,还曾引起国际间注意,这样的活动必须传承下来。

文资委员认为保生大帝圣诞庆典,包含绕境、放火狮、家姓戏等文化传统,农历3月14日遶境由保安宫信徒组成参与,并使用神兽神舆车,神轿型态在全国祭典少见,深具在地特色,大龙峒保安宫以该庆典为核心,配合办理各项艺文活动,对文资保存推广专业也有意愿,符合各项登录认定。

此外,遶境由庙方与信徒合力传承至今,反映大龙峒保安宫信徒社群的凝聚力,为「民间高度认同,并持续自主、自发参与」的表现。文资委员也提出,大龙峒保安宫从日治时期办理本庆典至今,并恢复办理放火狮等民俗活动,保存者「财团法人台北保安宫」亦充分了解本项民俗之知识与表现型式,固定、常态、持续办理本项民俗,值得肯定。

为让社会大众对大龙峒保安宫及「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有更多认识,12月3日起将于剥皮寮历史文化街区,以「艺以人扬」为核心理念,举行台北市登录无形文化资产授证特展,除展示「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圣诞庆典」内容,也将展出去年登录的传统表演艺术「京剧」保存者杨莲英及传统工艺「绳结」保存者陈夏生精彩艺术成就,邀请民众前往感受传统祭典与宗庙的文化精髓,也了解台湾传统表演艺术及工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