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刻不容缓 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授证
文化部长史哲(左)颁授认定证书予重要文化资产「土水修造技术」保存者李清海司阜。(文化部提供/李怡芸台北传真)
「慢慢仔做,就免阁改」、「功夫这东西是学无止尽的」,文化部长史哲在出席颁授「112年重要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认定证书时,以辞世的苏清良、徐明河司阜言传,期许匠心传承,为台湾的文化资产保存绽放风华。
「112年重要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授证典礼24日在国立台湾博物馆举行,颁授证书予「土水修造技术」保存者李清海司阜、苏清良司阜及「剪黏泥塑技术」保存者徐明河司阜。苏清良及徐明河于今年相继辞世,由苏清良孙子苏建铭、徐明河儿子徐朝琳代表接下证书,李清海则亲自出席,并为典礼开场表演担纲演唱南管乐曲「风打梨」、「望明月」。
史哲指出,苏清良司阜告诉后人古迹修复记忆的精髓,就是保持原状及恢复原状,而修复的工匠技艺也是一门慢工出细活、求臻于至善、追求完美的学问;徐明河司阜展现的剪黏泥塑工法及教学精神,一如他说过「如果不照起工学,不会做,就不会修,没办修」,在自我精进与传承工艺上不遗余力。
李清海是金门古迹修复的重要匠师,他曾说过「一间房子美不美,看屋脊就知道,弧度一定要顺,燕尾一定要有力。」史哲指出,擅长做屋脊的李清海总是为建物屋脊拉出流畅的弧线,也为台湾的天空拉出完美的天际线。而李司阜多年来也持续传授土水修造技术,儿子、女儿和女婿都加入拜师学艺的行列,传承传统建筑美学。
史哲表示,虽然苏清良和徐明河两位司阜离我们而去,其精神与匠心,依然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他们的精神也将透过他们的后继者、他们的作品,以及所有珍视这些传统匠艺的人们,活在人们心中。
史哲表示,明年起为期6年的历史五期计划,共获核定近160亿,近期文化部也把过去两年迟迟未能核定的计划,高达357件陆陆续续核定给各县市政府,「文化资产就是跟时间赛跑」,也突显了人才的传承、培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