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公募基金史上最大丑闻 300余位基金经理违规参与场外期权
大陆疑似基金经理违规参与场外期权被查恐成公募基金史上最大丑闻。图为今年1月场外期权业务占比示意图。(开源证券研报)
大陆财联社9日报导,一则8日晚间疑似多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不胫而走并持续发酵。据网传消息,此事件涉及基金经理300余人,业界人士称,如若属实,则是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丑闻。截至9日中午,仍尚未由任何来自基金公司或是基金经理的澄清,但场外期权交易却再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报导称,大陆场外期权作为证券业近几年的新兴业务,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是根据场外双方的洽谈或者中间商的撮合,按照双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整体来看,国内场外期权只能机构和企业客户参与,「场外期权只能以机构投资者的形式参与,达到满足条件才能与券商签订交易协定。」有金融衍生品行业人士强调称。
场外期权交易主要以证券公司为交易商,是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其中一类,另一类是收益互换。
财联社报导,近几年,大陆场外衍生品市场呈现出规模增长迅猛的特点。根据中证协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底,场外衍生品市场存量初始名义本金规模2兆0167.17亿元,(人民币,下同, 约合新台币元),全年累计新增8兆4038.01亿元,同比增长76.56%。其中,场外期权存量名义本金规模9906.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3兆6310.66亿元,同比增长39.41%。
另据中证协今年1月发布的场外衍生品报告,截至今年1月底,场外期权期末存量名义本金1兆0917.17亿元,交易笔数2万2324笔。在存续交易业务类型中,股指类场外期权名义本金6149亿元,占比56.32%;商品类场外期权占比8.21%;个股类场外期权占比10.19%;其他类场外期权占比25.28%。从占比来看,场外期权业务目前以股指类场外期权为主。
财联社报导,基金经理处透露,公募基金是不能参与场外期权的,但目前网传资讯更多指向了基金经理的私人行为。
私人行为又如何实现?前述金融衍生品行业人士表示,从个人角度来看,基金经理无法直接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只能通过协力厂商机构参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金经理或是参与了场外个股期权的交易,而资金仲介作为场外期权的交易对手方之一。此交易主要针对A股。股票暴涨或暴跌,基金经理通过场外期权都有可能获得巨额的收益,因为这里面可以加杠杆。现在A股主要是看涨期权。」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因为投资场外衍生品和A股股票挂钩,如果基金经理真的参与,或意味着基金经理先在券商下单看涨期权,后可通过资金建仓来擡升股票价格,实现股票上涨,场外期权也顺势暴涨,这样完成结利。「基金经理的交易对手方一般需要对冲,对冲的过程可能会导致挂钩的股票价格上涨。」
也有更为直接的版本来解释基金经理如何赚期权的「外快」:某基金经理建仓之前,先通过场外期权通道(一般是私募)在券商下单看涨期权(杠杆普遍在10倍以上),以此计算,建仓后如果某股票涨幅50%,场外期权的涨幅可能超过500%,是一种暴力且隐蔽的手段。不难发现,场外期权交易格外火热。
虽然疑似基金经理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目前尚未有涉事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出面澄清,但场外期权交易,这个昔日并不受广泛关注的交易类型着实再度走进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