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能源车带动全产业链「出海」 助力全球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成为大陆车企转向海外扩大销量及市场。(示意图/shutterstock)

在2023年第20届上海车展现场,大陆《环球时报》观察指出,几乎各家自主品牌都在发布新能源车型,一些热门发布会上,台下聆听的外商甚至能占半数。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成为大陆车企转向海外扩大销量及市场,带动产业链不断「走出去」的重要引擎。

外媒引述中国乘联会数据称,目前中方乘用车出口已进入世界前三。中方汽车成为中东和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的领跑者,并在欧洲市场占据重要位置。而在有「亚洲底特律」之称的泰国,中方车企已从产品输出转化为产能输出,多家中方车企都已布局在泰国生产新能源汽车,助力泰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除整车制造建厂之外,包括电池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开启了全球布局。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电池制造工厂正式启用。对此德国《商报》称,这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在中方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工厂。

德国柏林经济学者凯塞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走向海外的中方企业也正处在从「国际化」踏入「本土化」的征程。但与并购海外企业不同,出海建厂需熟悉当地法律、环境保护、人员招聘和企业文化等问题。

本经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何志毅也认为,赢得目标市场好感和认同比输出产品更为重要。「需要统筹考虑产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比如带动当地配套产业发展,解决就业、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等」。

「包括投资回报、营商环境、关税及汇率等诸多风险仅是『技术性挑战』。真正的挑战需要跳出产业经济学的话题,从政策角度、社会文化差异,乃至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和欧美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论』来统筹考量」,何志毅说。

国家间竞争也在影响汽车企业的出海扩张。如美国通过的《反通膨削减法案》以及最新颁布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给中方新能源车企制造了较高门槛。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种竞争和博弈的长期性」,何志毅说,中方车企在出海过程中,还需依托国家整体实力和政策导向,摒弃相互间恶性竞争,形成产业集群,才能真正实现在全球化布局过程中的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