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澳门博物馆 探索文史风貌
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落成与开幕之后,举办各式展览展示与介绍澳门历史与文化。(李侑珊摄)
坐落在澳门著名的历史遗迹大炮台之上的澳门博物馆,为展示澳门历史及民俗的城市博物馆,1998年落成与开幕之后,举办各式展览展示与介绍澳门历史与文化,包含模拟街区、克拉克瓷及民国时期文献等重要馆藏,也不定时举办亲子工作坊,盼透过多元互动方式,加强与引导当地民众与游客对澳门文史的认识。
澳门博物馆坐落的大炮台,于17世纪初由耶稣会会士兴建,在长达3个多世纪当中,一直是澳门防御系统的重要核心。大炮台过去长期被列为军事禁区,直到1965年军营改建成气象台之后,才开放为旅游区。
澳门博物馆由葡萄牙建筑师马锦途设计,在1996年9月动工兴建,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开放,其所在地的大炮台,以及毗邻的澳门著名景点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及学院遗址)等所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在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文化名录。
论及澳门博物馆的建筑,在马锦途的巧思下,没有做出过多改变,让全馆能以最大限度保留大炮台原有样貌与地貌。而澳门博物馆主要分为3个部分,包含:澳门大炮台的博物馆展览大楼、大炮台南门外的大炮台回廊展厅和北面山丘的博物馆行政大楼。
常设展则囊括澳门当代特色,以澳门前瞻为展题,介绍当代澳门的各方面发展;澳门民间艺术则是包含民俗与传统,并展示澳门不同的文化题材,如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传统手工艺和典型行业等,以及介绍澳门地区文明起源和沿革。
馆方表示,为加强展览与民众的互动,除了不定时举办亲子工作坊,也积极推广线上VR展览,盼透过结合线上与线下多元互动方式,加强与引导当地民众与游客对澳门文史的认识。
在馆内诸多馆藏中,以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生产的外销青花瓷「克拉克瓷」,为游客来访必看的展品。
据馆方介绍,「克拉克」一词源于16至17世纪欧洲人对葡萄牙航海大帆船的称呼,这种大帆船常运载中国生产的瓷器到欧洲销售,因此欧洲人将这些瓷器称为「克拉克瓷」。在澳门龙嵩街及圣保禄学院遗址等多个地点出土的「克拉克瓷」碎片,代表澳门曾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重要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