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资台湾计划 搞错方向
(图/本报系资料照)
行政院长卓荣泰17日提出「大投资台湾」计划,希望能有个机制,引领高达30兆元以上、7成流到海外的保险资金回台,投资在长照、都更、新创科技等国家战略产业。行政院秘书长龚明鑫在说明时,再补上公共工程和社会投资,还说要引进外资。这计划将先在行政院「经济发展委员会」上汇集各部会的配套思考、订出具体方向,再于8月民间顾问参与会议时提出来进行深入探讨。
看到这样的发展,其实相当感慨。半年前大选前夕,赖清德竞选团队由智库董事长郑丽君及中研院院士朱敬一领衔,公布200位专家拟出的「国家希望工程」政见,十大主题政见洋洋洒洒,对财经议题无所不包。若赖政府才上任2个月就不理会这些政见承诺,必须开会讨论新创的「大投资计划」,那难道是当时的专家们未尽全力为总统候选人奉献智慧?有趣的是,现已贵为行政院副院长的郑丽君和朱敬一院士这次又是「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这不免让人觉得不太对劲。
台湾目前已经是国际机构认定的「富裕经济体」,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国内生产毛额」高居全球第14名,资金自然在全球流动配置,在适当风险下寻求最高获利。该如何配置是企业的「身家性命」,自然是战战兢兢;政府越俎代庖,不仅是多此一举,而且极可能让「善意」造成资源误置和损失的恶果。
目前,政府最大的挑战在于,台湾幅员狭小、资源有限,却乘载了全球最密集的经济活动,早已超过极限。大家孰悉的缺水、缺电、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缺」该如何解决,才是最严重的当务之急。舍此不图,却还要搞「大投资」,只会让问题雪上加霜,企业也不可能顺应,将大笔资金随意投放在无利可图的投资标的上。
试问,若将资金投入都更、公共工程,但却在提供高薪下还是找不到营造工人,即使有一套机制鼓励,可能获得成效吗?要投资长照、盖社会住宅,若找不到价格合理的土地,又有严格的规范,能找得到企业投资吗?
除非显著释出农地,或放宽山坡地使用,否则台湾地价几乎是全球最贵,只能投资高科技电子业,但这又造成产业结构不均衡,面临经济风险和经济安全。服务业没有大陆市场为腹地,规模小、生产力低,故只能给低薪。连辉达都怕的缺电问题,赖政府打死不愿承认,只能等到最后问题大爆发。政府不愿面对这些烫手山竽,只对时髦的创新产业有兴趣,因为怕得罪选民流失选票,但这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台湾不缺「大投资」,缺的是有能力、有魄力改善投资环境的政府,不是吗?(作者为华梵大学特聘教授、中华货币金融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