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吃海鲜 诱发荨麻疹?施打前、后做对4件事减少副作用

打疫苗后吃海鲜 诱发荨麻疹?施打前、后做对4件事减少副作用。(示意图/Shutterstock)

日前有民众说打了AZ疫苗、副作用消退后几天去吃海鲜,结果荨麻疹发作,认为是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这是真的吗?

●打疫苗后出现皮肤反应 正常且比例不高

施打疫苗后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皮肤也是其中之一。林口长庚纪念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黄昭瑜和陈伟迪医师指出,打完后的反应可分为急性和延迟性:

.急性过敏反应:注射疫苗后30分钟出现气喘、肿胀、昏厥等作用

.延迟性反应

1.延迟性大型局部反应,又称新冠手臂

2.注射部位红肿

3.荨麻疹

4.麻疹样皮疹

5.红斑性肢痛症(手掌红、肿、痛)

6.注射填充物红肿(类似玻尿酸注射后的红肿)

7.皮下广泛小出血点

新冠手臂是施打疫苗后较常见的皮肤反应。(图片来源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c2108620)

黄昭瑜指出,1~6项是轻微的皮肤反应,是正常的延迟性过敏反应,较常出现在mRNA 疫苗(莫德纳、辉瑞疫苗)而第7项比较常出现在腺病毒疫苗(AZ疫苗),但非常罕见,「相较之下,腺病毒的皮肤过敏反应比mRNA还要少,但整体来讲,疫苗导致的皮肤反应都算少数,例如莫德纳疫苗的机率才千分之八。」黄昭瑜也说,这些症状在第2剂时会提前,但症状会减弱许多。

延迟性大型局部反应(新冠手臂)算是常见的皮肤反应,大多数是在施打莫德纳疫苗后,94%的人会出现,其中6成发生在第1剂,3成在第2剂。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朱家瑜指出,新冠手臂大约在接种疫苗后约7~8天发生,打疫苗的手臂会肿一大包,又肿又热又痛,也可能会有点痒。

陈伟迪也指出,其他可能的副作用还有原本的皮肤问题加重。有些慢性皮肤病患者如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肤炎、干癣等,这些皮肤问题跟自体免疫有关,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后可能变得更严重,「也有人打完疫苗结果产生带状疱疹。但为什么原本的皮肤问题会变严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打完疫苗手臂能吸住汤匙也是一种副作用?

网路盛传打完疫苗手臂会有磁性,朱家瑜指出,皮肤本来就可以吸附一些汤匙或金属物品,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是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现象,只要在皮肤上涂抹滑石粉后,吸力就会消失。目前包括美国疾病管制局(CDC),以及许多欧美科研机构都发声明驳斥相关谣言,认为这件事是子虚乌有。

施打完疫苗产生皮肤过敏、荨麻疹等反应,不用太过恐慌。(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

●过敏症状相对轻微 即使有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病史 也可以打疫苗

施打疫苗后虽然皮肤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黄昭瑜指出,这些症状虽然无法事先预防,但一般来说症状都不严重,约1周内就会消失,若真的很不舒服可以看皮肤科或家医科,服用口服药物搭配药膏、冰敷,症状就会逐渐缓解,「除非是急性过敏反应,否则延迟性的皮肤反应不代表不适合打某种疫苗,所以可安心接种同厂牌的第2剂。」

至于「新冠手臂」,推测有可能是对疫苗中的赋形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过敏,大约3~4天之后就会逐渐消退,但最长可达25天。朱家瑜建议,可以局部冰敷红肿部位来改善;如果真的很肿痛,也可以使用口服抗组织胺加外用的类固醇药膏,有时可以加止痛药来治疗。

新闻中提到的打完疫苗后吃海鲜、荨麻疹发作,陈伟迪指出,当中的关联性不明,且AZ疫苗的皮肤过敏机率较低,也有可能是因为吃了不新鲜海鲜或有荨麻疹的体质造成,「本来就有荨麻疹或是皮肤过敏,还是可以接受新冠肺炎疫苗,因为疫苗造成的荨麻疹副作用反应,与通报者是否有荨麻疹或过敏体质无直接关系,」他也指出,不要因为害怕原本的皮肤问题恶化就不打疫苗,皮肤问题治疗后可以大幅改善,不打疫苗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施打前、后做到4件事可以减少副作用

从中医观点,疫苗在体内产生作用是正、邪气的对抗,因此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孙茂峰指出,依照过往看诊经验,可以在打疫苗前3天服用玉屏风散,每天3次,每次三汤匙(3克),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台北医学大学传统医学科主治医师林琬翎也撰文指出,打完疫苗想减低过敏或副作用,要避免:

1.刺激性、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鸭肉、鹅肉、牛肉、竹笋、辣椒等。

2.不要过食甜食、喝冰品:容易导致肠胃道的湿浊环境,使身体阳气受阻,疲倦难以恢复。

3.不要做高强度剧烈运动。

4.不要喝酒。

孙茂峰也指出,饮食要均衡,如果嗜吃重口味的食物,打完疫苗7天内最好少吃,打疫苗前后都要有充足睡眠,补充水分、帮助带走废物,就能够安心地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