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岸垃圾不减反增3年增一倍 推测与这因素有关

据荒野保护协会与富邦人寿在今天公布的淡水河川废调查指出,今年淡水河岸共有2万4318袋垃圾,较2020年调查的1万2987袋爆增近一倍。(林良齐摄)

据荒野保护协会与富邦人寿在今天公布的淡水河川废调查指出,今年淡水河岸共有2万4318袋垃圾,较2020年调查的1万2987袋爆增近一倍,并发现垃圾弃置热点为关渡大桥、芦洲区及社子岛右侧,前二者与3年前调查的热点处相仿,荒野保护协会海洋专员徐筱珺表示,推测河川垃圾量增加为前3年没有台风影响,加上疫情期间一次性废弃物用量大增才会导致川废增加。

荒野保护协会及志工今年走访淡水河244.5公里及出海口39公里,透过目测调查垃圾量。而比对2020与2023年度后发现,河岸段部分废弃物量明显增长,相比3年前平均每公里73 袋垃圾堆积于河岸中,今年则增至平均每公里156 袋垃圾,增加高达一倍;废弃物种类前三名则为塑胶瓶罐容器占28.8%、塑胶袋占24.1%、免洗餐具占15.3%,共有近7成皆为生活常用一次性饮食废弃物。

与此同时,反观海岸段废弃物量则差距较少、甚至减少约千袋,今年淡水河出海口堆积垃圾为3万2299袋,与3年前相距不大。

徐筱珺说,分析后发现有8成的河川废弃物集中在6%的河岸,因此公部门应与私部门合作,把经费与人力重点式配置于热点区域,能更有效阻止川废汇流入海,加速改善大台北生活水域环境。

荒野保护协会指出,河段上游多恶意弃置堆弃垃圾于人烟稀少的河道边,河段下游则受到地形与潮汐影响易堆积垃圾于感潮河段河道弯道处与密集植被中,若能促使各界资源与力量共同投入川废的持续监测与清运、扩大净溪活动位置等河川保育工作,更能追本溯源从减少川废开始,守护河川及海洋环境。

新北市环保局简任技正许铭志说,部分热点如芦洲至关渡大桥为感潮段、红树林等,因此垃圾易堆积,除了派遣人力清理热区外,更应从源头减量做起,盼改变民众日常消费习惯,减少废弃物产生。未来将与明志科大及水巡守队组织,投入各巡守水域的废弃物调查工作,掌握淡水河上下游水系的废弃物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