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竹筏帆船現身 114年目標新船遠航與那國島
为促进各界重视竹筏帆船文化,台东县南岛社区大学发展协会3日成功让竹筏帆船在淡水河现身;南岛社大指出,这艘船无法逆风航行,因此需看实际状况风力、海流及人力来航行。(刘烱锡提供)中央社
为促进各界重视竹筏帆船文化,南岛社大与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合作,今天上午成功让竹筏帆船在淡水河现身;南岛社大将募资筹建有更大帆的新船,希望明年能航向日本与那国岛。
今天一早竹筏帆船现身八里龙形码头,在游艇护卫下,约9时扬帆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淡水老街附近河岸,随即返航,却遇逆风及更强水流,操作的船员们赶紧收帆,改以人力操橹,近11时才把船划回龙形码头。
台东县南岛社区大学发展协会(简称南岛社大)总干事刘烱锡指出,这艘船无法逆风航行,因此需看实际状况看风力、海流及人力来航行,这次3种技巧全都用上。只能说没有完全掌握情况,在流水跟风向的掌握度还不是很高。
南岛社大指出,竹筏帆船为台湾在世界航海文化的特色,自古以来就分布于台湾四周海域,且延续至1950年代仍然是海上渔猎、交通运输的主力船舶。后来船身材料由竹管转化为塑胶管,风帆动力改由马达取代,常见的塑胶管筏动力船也成了台湾渔港的特色。
刘烱锡表示,在动力可抵抗海流下,传统竹筏帆船工艺技术,以及船员们对海岸地形、海流、潮流、风况、竹筏操作、跨岛航海、渔猎与运输技术等文化,因不再传承而跟着流失。
他表示,为了抢救在地的海洋文化,南岛社大自2003年起推动东海岸阿美族的竹筏文化重建,逐渐恢复竹筏工艺与海上操作技术,历经2019年都历部落号(Torik)号、2022年Sanayasay(绿岛)号,到今年的Torik-Sanayasay号,特别以黄槿树的内皮制作风帆而有突破,终于在6月完成跨越黑潮,往返绿岛的航海。
他表示,在Sanayasay(绿岛)文化圈中,东部海岸称作Sanayasay,在台东则称为兰屿,因此推估Sanayasay应是南岛文化,只是依原住民看到的岛不同而有不同解读,日本与那国岛也有类似情形。
他表示,目前正募资盖新船,希望说12月份就可以开始取得竹子并进行削皮跟埋沙,最后有弯、绑等技巧。预估明年5月份就能做好了,希望和各地社大交流研讨,想把工业化之前的海洋文化找回来。
他表示,依现有技术,做不出来更大船,但有信心把帆再加大,因为目前所做的帆只有过去2/3,毕竟从口传历史得知,以前的船可以航海到厦门、福州、香港。所以明年的船帆会做得更大,预计从垦丁出发,经绿岛到与那国岛后再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