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引专家论述 无证据显示染疫有后遗症
大陆官媒引述权威专家指出,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图为北京市民核酸检测。(中新社)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与旗下《环球时报》1日分进合击,引述权威专家指出,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并据科研验证,Omicron致病力已大幅降低,「这提示我们对于Omicron不必过于恐慌」。同时在「优化防控20条措施问与答」强调,Omicron病毒变异株毒力较原始株与Delta减弱、疫苗有较好预防重症效果,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人民日报》报导,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11月30日受访时说,当前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出舱后,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即使是复阳,也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对于社区来说是安全的。此外,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崇雨田说,有病人临床表现持续较长,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学者称「长新冠」,尚不能将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至少尚无证据表明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环球时报》报导,大陆科研团队实验验证,Omicron致病力已大幅降低,Omicron的肺毒性下降,早被多方证实,这也是为何确诊病例只占感染者1/10的状况,肺炎症状并不明显。研究Omicron致病力热点,已不仅在嗜肺性,更多是关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今年2月权威刊物《自然》(Nature)刊文即称:新冠病毒的进化增强抑制固有免疫系统,导致有机体免疫力降低。
《人民日报》报导,据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Delta等变异株相比,Omicron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国外研究表明,Omicron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Omicron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中医药也发挥积极作用。但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若感染Omicron变异株,仍可能出现一定比例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