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警察找射击运动员当狙击手,连续20枪未中,恐怖分子狂杀11人

德国人找射击运动员客串狙击手,连续20枪未中,恐怖分子杀11人(来源:本站体育

今天要探讨一个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疑惑:如果让军队里的狙击手去参加奥运射击比赛,他们能拿到冠军吗?

首先有一点可以明确,奥运会对参赛运动员没有职业限制,所以狙击手肯定可以参加奥运会,事实上很多国家的运动员本身就是军人。再者,奥运会历史上的确有狙击手拿金牌的真实案例: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卧射的金牌得主李浩准,就是朝鲜人民军的一名狙击手。

不过放眼120多年的奥运历史,李浩准作为孤例,恰恰暗示了让狙击手参加奥运可能是有点问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多人可能存在的误解是:狙击和射击,除了都是拿着某种枪比试精准度之外,其实完全是两码事

先来看狙击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狙击手除了执行射杀任务之外,隐蔽和自我保护也是同等重要的专业技能,那么即便剔除这些,单看开枪的环节,狙击手还需要考虑角度、温度、湿度风向重力因素,并且很多时候并不要求一枪毙命,而是起到一种心理上的震慑作用。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狙击手通常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之外执行任务。这个距离可以远到什么程度呢?目前有记录的最远狙击距离是3540米,是2017年5月由一名加拿大狙击手在伊拉克战争中创造,使用的枪械是McMillan TAC-50。对着3000多米外的人开一枪,然后还打中了?这实在是难以想象……

相比之下,射击比赛的场景就接地气多了。所有在室内进行的射击项目,最远距离也只有50米(分别是手枪慢射、步枪卧射、步枪三种姿势),而且射击馆里是无风的环境,这和野外狙击就有很大的差别。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区别,跟视力有关。我们国家选拔狙击手,一般双眼最低要达到2.0的视力水平,当然近视上百度神枪手也不是没有,我们只说一般情况。射击就不一样了,和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反,射击这个项目几乎没有对运动员视力的要求,比如大家熟知的名将王义夫,视力只有0.1,属于严重近视,许海峰教练的时候甚至半开玩笑的说过要专挑视力不好的,因为这样就不会过分注意靶心,而把精力用于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上。

射击项目对视力没有要求,其实道理很简单:视力再好你也看不清靶心。很多体育爱好者看了好几届奥运会,可能还没搞清楚射击的靶纸有多小。

这是十米气步枪靶纸的官方标准,大家注意这里所有的单位都是毫米,10环的直径为11.5±0.1mm,也就是大概1厘米多的直径。

再看50米手枪慢射的靶纸,10环的直径也就是5厘米。

所以如果奥运选手某枪打出10.8环的成绩,相当于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在50米外命中了一枚硬币上的蚊子

和这个相比,狙击手训练中使用的胸环靶目标就要大得多,通常是100米靶,十环的直径100mm。

所以,即便我们刚才说有3000多米外成功射杀的狙击记录,单比“准到毫巅”这个维度,狙击手是比不过射击运动员的。射击运动员为了追求准,会集中所有精力保持身体和心境的平稳,你看王义夫比赛中每打几枪就要去吸氧,就是因为运动员会因为过于专注而忘记呼吸。

但这些完全不是一个狙击手的专业要求。狙击手通过瞄准镜、测距仪等等设备,结合当时的海拔风向高度等因素,会计算出一条完美的弧线,然后命中很远很远的一个目标。所以狙击手的重点根本不是屏住呼吸,而是“算计”。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狙击手参加奥运会能不能拿冠军?因为隔行如隔山,基本上没可能。那反过来问,射击运动员能不能去当狙击手呢?

不但完全没可能,而且后果很严重!

就在朝鲜狙击手李浩准拿到金牌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了著名的“慕尼黑惨案”,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组织“黑九月”绑架并全部遇害。

当时德国警方做了一个很愚蠢的安排,他们没有从军方调遣狙击手,而是找了几个枪法好的射击运动员临时客串,准备在机场伏击恐怖分子。

最后的作战结果是:恐怖分子死亡5人,但没有一个是被这些客串狙击手击毙的,其中一名运动员甚至创下了连续20多枚子弹都没能击中恐怖分子的尴尬纪录

抛开枪械环境等客观因素,导致这个结果的最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心理上的:瞄准靶子和开枪杀人,这完全是天差地别的心理压力

所以如果一定要让狙击手和射击运动员调换身份,那还是狙击手客串运动员的胜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