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藝術對談:正是冒險精神推動我持續創造藝術!

2024年8月底,香奈儿于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一场艺术对谈,邀请艺术家蒂妲·史云顿(Tilda Swinton)主讲、曼彻斯特Aviva Studios创意总监刘祺丰主持、导演阮凤仪、音乐人王希文担任与谈者,带来一场难得的文化对谈,为年轻世代创作者,面对艺术与自我追求开展不同的思考面向。

蒂妲・史云顿,与台湾新生代女性导演阮凤仪、知名台湾音乐剧创作者及电影作曲家王希文进行对谈,并由英国曼特斯特「国际工房」(Aviva Studios)创意总监刘祺丰主持。图/香奈儿

❏ 刘祺丰:香奈儿女士凭借自己的力量,透过时尚为媒介,为女性带来各种突破与改变并放眼未来,而蒂妲身为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与策展人,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我很好奇,妳来到台湾这几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 蒂妲·史云顿:香奈儿品牌与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共同支持亚洲表演艺术的发展,创建这个难得的平台,不但可以真正支持表演艺术,也可以思考下一代艺术家和我们所做的工作。这里的观众让我感到非常的意外,透过他们观看表演的样貌,让我意识到他们有一种对艺术的渴望,并相信艺术是一种可以滋养生命的存在,对他们来说,艺术不是一种奢侈品,我认为这无论对于整体文化或社会而言,都是绝对必要的涵养。我真的很羡慕生活在台湾的人们,也钦佩你们对于艺术的喜爱,这一切让身为表演者的我,觉得备受鼓舞。

我的演出,一直有赖于团队的协助以及支持我的观众们,让我能专注于自己的表演,但一路走来的改变/变数也很多,但生活不就是这样。香奈儿女士对我来说是一个典范,在那样的年代中总是站在最前线推动变革,并思考未来以及改变带来的意义,因此记得在心态上,要让自己拥有接受改变的弹性,还要有亲人、朋友支持的后盾,就会有十足的底气面对改变。回应祺丰一开始提到的香奈儿女士,她自信、义无反顾的向前开创新局,因为她的努力,让大家可以站得更高、跳得更远。

本场对谈由英国曼特斯特「国际工房」(Aviva Studios)创意总监刘祺丰主持。图/香奈儿

❏ 刘祺丰:我们需要大量的跟艺术家们学习,帮助我们去反思与拆解,同时也是一种滋养,而改变常会带来不确定和焦虑,但这也能让我们更确定要往哪个方向走,也想和在座的年轻创作者说,我们都不该害怕改变,有时候改变,反而能激发更多不一样的新思维。另一方面,我们也想了解,阮凤仪和王希文你们创作之路,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 阮凤仪:我是一个同时在美国与台湾长大,姑且称之为第三文化族群,我的人生经历各种文化冲击,我常觉得自己处于半内局内人或半局外人的状态,也因为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我想成为一位创作者。在学生时期,书本给予知识,而从同学的第一视角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品被理解的程度,都是很好的学习。曾经不确定方向的时候,教授推荐我看了蒂妲演出的《奥兰多》的电影,对我产生强大的冲击,也更加相信可以尝试如此不同的东西。

在这场对谈中,蒂妲・史云顿、阮凤仪、王希文与刘祺丰,与年轻世代的创作者分享其创作旅程,鼓励他们寻找自我、持续创作,也探讨当代艺术创作的特色。图/香奈儿

❏ 王希文:我和阮凤仪有不同的文化冲击体验,当我在纽约大学攻读研究所时发现,当我们谈论电影音乐时,文化符码或个人背景真的很重要,因为电影音乐或戏剧,不只是谱出动人的乐章,更是挪用作曲人的文化底蕴、讲述只有作曲人才能讲的故事,所以音乐本身就像是另一个角色。所以我一直想弄清楚自己作为一位作曲者、一位台湾艺术家的角色,我也认为这是多数台湾艺术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挣扎,这不仅是政治问题,是更深层的、在混合式文化中,企图寻找确切的认同。所以我一直企图从音乐中,让大家认识台湾过去曾经发生过那些美好的事,了解我们拥有什么、我们是谁?然后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事。

❏ 刘祺丰:印度的宝莱坞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的本质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流动,取决于你欣赏的角度,文化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传统面我们需要好户与保存它,但在不同文化的滋养之下,它也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就像我在曼彻斯特听的宝莱坞音乐,是混合了电音元素,不失它的传统性也有新的可能产生。

❏ 蒂妲·史云顿:我们都经历过在分裂混乱中寻找某种平衡、寻找身份、寻找关于自己的定义。我是苏格兰人,但时常被称为英国人,说实话我真的很介意,你们都知道我在表达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验。有些人会假装他们不在意、反而说我们这样很奇怪,但我要告诉大家,像我们这样的怪人才是多数。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会面对定义自我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人感到沮丧、困惑,甚至很多人因此而放弃,但请不要忘记当初怀抱着那个饱满的自己的创作初衷,也不要忘记,你一点也不孤单。事实上,我们走访澳洲、北京、曼谷各大城市面对年轻创作者的对谈,他们其实都有相同的焦虑。

对我来说,表演所反映的表演者文化、性格都来自于表演者,而不是其他地方,学院的训练可能可以强化我们某些表现这些内在的自信与能力,而过去40年来,我也一直在学习,从街上、片场、朋友等,这些都是我充实我的养分。

1985年我第一次参与德瑞克·贾曼电影《卡拉瓦乔》演出,当时我的外型与主流价值截然不同,甚至大家会对我的外型感到困惑,但我的自信,让我能无视于这些质疑,也帮助我度过难关,这些都是在学校的训练里不会有的现实考验。你必须抛开各种不必要的神经质,时刻让自己保持在丰盈饱满、安全自在的状态下面对各种问题。

❏ 王希文:我一直记得好莱坞作曲家亚伦·纽伯恩曾告诉我,他在47岁时才得到第一部电影配乐的机会,他告诉我,要把握每一次挑战的机会。如果你欠缺技术,现在线上学习资源很多,想办法学会。作为创作者就是必须具备这种开放性和乐于面对挑战的态度。

❏ 蒂妲·史云顿:其实工作上我不是太积极的人,时常我最想做的事,是在苏格兰海边,赤脚走在沙滩上享受人生,但有一股动力促使我不断创作、有一群像家人的团队互相支持着。身为创作者,要将孤独、时运不济、时而自信心受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会堆叠、累积并成就你的样貌,要勇于感受这些困顿。要保持好奇心、怀抱着追求的渴望。艺术家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需要对这个世界有热情,甚至可以不用期待自己成为艺术家,而是要从内在发现艺术性,感受各种事物带来的愉悦感,如果不快乐,反而要思考,为什么不快乐?如果整晚在家弹吉他,让你快乐,这件事就能喂养你。你要探索自己的内在,一切都在你的心中,从中唤醒的力量就是艺术的种子。当你觉得有压力,可以学新东西,或是做一点别的事,试着深呼吸,让自己慢下脚步。艺术创作源自于欲望、兴趣和好奇心。而正是冒险精神推动我持续创造艺术。

本场对谈由英国曼特斯特「国际工房」(Aviva Studios)创意总监刘祺丰主持。图/香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