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工作

(原标题: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

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推荐阅读

滴滴出行下架4个月,行业龙头地位难保?

→不少网约车平台正在兴起,滴滴长期称霸的局面或被打破。

滴滴出行因信息安全问题已被下架近4个月,且被禁止注册新司机和新用户之下,其他网约车平台和资本正对其流失的市场份额虎视眈眈,期待打破滴滴长期称霸局面,形成新市场格局。

行业内竞争暗涌不断的同时,平台的合规运营、市场竞争公平等问题再度成为行业监管的焦点。自7月以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针对网约车行业开展监督执法并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面对更高的合规要求,网约车行业进一步夯实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仍有不少挑战。

滴滴遭遇“围剿”,曹操出行、T3出行等后起之秀涌现

或受事件影响,滴滴出行订单增长态势明显不敌多方“围剿”。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9月,全国需求量最大集中在5月,订单量共80084.7万单,而超过30万订单量的平台仅有15家。

而滴滴出行7月被要求下架后,当月多个平台订单量有明显增长,单月超过30万订单量的平台已有17家。其中及时用车、携华出行、阳光出行和招招出行订单量环比增长翻倍,分别为247.7%、173.0%、127.4%和105.5%,同比滴滴出行当月增长仅为13.1%,而其旗下的花小猪下跌46.3%。

此外,今年8月虽受疫情、汛期等因素影响,全国订单量仅有64321.5万单,环比下降17.2%,网约车平台订单量普遍环比下降,其中滴滴出行亦较上月订单量下跌21.1%、花小猪下跌2.6%,但订单量超过30万的平台升至18家。其中,及时用车、T3出行、阳光出行和如祺出行仍能保持强势增长,订单量环比分别上扬113.0%、66.8%、33.8%和6.0%。

9月全国订单量共有64892.6万,环比上升0.9%,而滴滴出行订单量仍未能止跌,环比下跌0.6%,花小猪再跌5.7%。同期的神州专车则增长75.6%、T3出行增长37.6%、携华出行增长36.1%。全国订单量超30万的共有16家平台。

从数据表现分析,滴滴的增长很可能受到其他平台的强势冲击,增速减缓,甚至部分订单量流失至其他平台。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自第三季度以来,曹操出行及T3出行增速大幅提升,到三季度末曹操出行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花小猪,达到1101.5万,同比增长率高达62.5%,成为首个继滴滴之后月活用户超千万的网约车企业。次之的T3出行MAU亦达到986.7万。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市占率长期占据行业第一,目前仍未出现能与其抗衡的对手。据2020年10月订单数据显示,全国订单量6.3亿单,滴滴出行当月订单量就达5.62亿单,市占率高达89%,与第二名的曹操出行1660万单并不在同一量级。

资本看好网约车赛道,砸重金补贴吸引用户等“戏码”不断上演

然而,能从滴滴身上“蚕食”份额已足以诱惑更多平台和资本入局同场竞争。

今年7月以来,不少网约车平台加紧拓城步伐,与此同时,砸重金补贴吸引用户、以免佣活动招揽司机的流量争夺“戏码”在网约车行业重演。

其中,仅在滴滴被审查1周后,已经下架了400多天的美团打车APP重新上架各大应用商店,并向乘客和司机大规模发放优惠券;成立不到3年的T3出行8月宣布一口气再开通深圳、珠海等十城市场板块,扩张步伐加快;高德出行、曹操出行、哈啰出行也纷纷推出大额打车优惠、面向司机推出免佣活动等等。

网约车各平台通过高额补贴进行跑马圈地,其竞争本质仍是以资本驱动市场拓张,早期滴滴同样是烧钱换取市场份额。有消息称,2015年滴滴平均每月就烧掉了10亿元人民币,且市场份额增长带来的利润远不及企业的烧钱速度。

据滴滴招股书中介绍,自成立以来,滴滴在每个财政年度都产生了净亏损。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24亿元、人民币80亿元和人民币138亿元(21亿美元),净亏损人民币150亿元、人民币97亿元和人民币106亿元(16亿美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一季度仍有67亿元人民币(10亿美元)的经营亏损。

尽管网约车行业仍未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但仍不能阻挡资本对行业的青睐。8月底,背靠吉利控股集团的曹操出行获得38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据悉,目前曹操出行正与投资商磋商新一轮融资,融资可能会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

无独有偶,10月26日,T3出行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77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用于提升用户规模、加大产研投入等,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相关部门对行业愈加细致的要求,给网约车平台带来新挑战

除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目前相关部门对行业愈加细致的要求,也给网约车平台带来不少新的挑战。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合规持证上岗的网约车驾驶员仅有359.5万人、合规车辆141.8万辆,难以支撑起国内每月订单量6亿-8亿且不断增长的需求。

而平台通过频繁发布大额补贴用户、以免抽佣活动吸引司机等方式迎接更大的市场业务,甚至有部分平台发布“特惠订单”“一口价”等低价订单,牺牲司机利益来补贴用户,进一步将低价竞争升级,此举不仅引来司机不满,且对服务质量和安全难有保障,司乘纠纷矛盾频现。

其中,在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部分平台急切扩大司机规模,通过招募或诱导未取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带车加盟”进行非法营运。此前,南都深圳大件事发起深圳网约车合规运营调查,也发现存在部分平台允许司机“无证裸跑”或“先跑后取证”的情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博士对此曾指出,如果继续纵容非合规车辆和司机上路营运,网约车有可能在过往发生过的安全问题上重蹈覆辙。

9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曾对11家网约车平台企业进行约谈,其中对平台的依法合规经营、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司乘人员合法权益和安全稳定主体责任等四方面作出了要求,且各地也加快了推动网约车行业合规进程。

盘和林教授认为,相关部门对网约车规范要求释放了两方面的信号:一方面网约车信息保护将加强,未来嵌入式业务,多元化外延对于网约车行业难度增加,网约车平台不得不重新聚焦网约车行业本身;另一方面是合规运营的要求,双证将重新抬高网约车行业的门槛,同时亦将会减弱网约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为避免网约车平台侵害司机合法权益,八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对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都作了明确要求。曹钟雄博士认为,平台对于司机的用工关系仍需要更精细化的责任划分,同时,新就业形态中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也给行业和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个较大的挑战。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将由增量竞争转向精细化的存量竞争,面对相关部门的动作不断,优质运力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或将成为未来行业的长线竞争优势,这也是对网约车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专家说法

大多数网约车平台短期内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长期依赖大量的资金消耗的商业模式,将难以在短期内支撑平台获得正向收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网约车平台的存在价值在于撮合用户和网约车司机线上交易,提高订单匹配效率,但订单匹配效率提升的成本需要有人来买单。目前,一部分网约车平台将成本转由司机买单,另一部分网约车平台成本通过业务多元化,让其他嵌入式业务来买单。

“由于网约车自身嵌入式发展不够稳定,而司机也不愿意负担过高的成本,再叠加网约车市场横向竞争,大多数网约车平台无法短期内实现盈亏平衡。”

盘和林教授表示,资本热衷于网约车行业,极可能是看重滴滴被下架之后,行业重构之下的市场份额再分配,投资的目标企业都有可能通过瓜分滴滴留下的市场份额,实现规模递增,强化行业话语权,甚至取代滴滴成为网约车行业新的龙头企业。

撰文: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 刘嘉仪 实习生 程艺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