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買高賣「預測股價」才真正厲害? 切老:跟長線持有好公司的投資人比少賺很多
台股示意图。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想预测股价,低买高卖
在初进股市时,大部分的投资人都会认为股票就是要用来操作和交易,以迅速获得价差利润,特别是台股投资人(包含投资机构)更是着迷于透过技术线型或筹码分析来频繁进出股市。
但,在真实的股市世界里,低买高卖其实是胜率很低的游戏。就算投资人相信能透过技术线型、筹码分析,或媒体上各种大小资讯来预测股价的涨跌,但实际上能持续成功重复低买高卖,累积可观获利的投资人却少之又少。
美国著名的波段投资高手,同时也是《超级绩效》(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系列书籍的作者马克.米奈尔维尼,虽然操作绩效卓越,但他承认他用了这么多技术指标来判断进出点的成功率只有约50%;他靠的是在误判进场点后立即止损减少损失,赚取的是看对方向后的涨幅,他甚至不看公司基本面,反复累积这种胜率低的价差游戏。
我自己也曾尝试使用他的技巧来投资股票,但我得到的结论是失败率真的太高了,而且每天紧盯着盘势对身心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一般投资人能承受多少次这种投资错误的本钱?你又能否预测下一次的押注是否会成功?成功了又能累积多少获利?这样靠机运、打游击的投资方式真的不是我们一般人玩得起的。
巴菲特曾说过:「买一档股票却要时刻盯盘?那打从一开始就不应该买它!」很多短线的主动交易者,最后选择退出市场的原因就是不管赚钱还是赔钱都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你的投资生涯还想靠短线操作赚取获利吗?
此外,技术指标是参考一档股票过去的历史数据做为预测未来价格走势的基础,但一家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与客观环境却不一定跟过去一样,这导致这些指标的准确度有限,特别是在一家持续成长的企业股票上,技术指标只会让你错过了长期更大的涨幅,通常是倍数的报酬。
一般人以为透过低买高卖可以增加报酬,减少风险,但实际上,低买高卖的投资人跟长线持有好公司的投资人比来,几乎都是少赚了。因为这牵扯到连续事件的胜率,决策越多,累积的失误也越高。
1975年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发表了一个研究:《择时进出的可能收益研究》(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夏普利用蒙地卡罗模型(Monte Carlo)来模拟投资人在1927至1972年间在股票市场与国债的进出决策,发现投资人的决策必须要有74%的预测准确度,才能打败「买进与持有」(Buy & Hold)的策略,也因此夏普做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如果10次预测中,你无法猜中7次,你最好不要尝试进出市场」。
在2011年,一个擅长应用数学于投资的部落客「精算的投资者」(The Calculating Investor)延伸了夏普的研究,将计算的回溯时间拉长到1927至2010年,重新演算的结果发现择时进出决策的准确度必须要超过80%以上,绩效才能胜过长期持有。不仅如此,就算有80%的成功率,最后绩效也只仅仅胜过长期持有2%,再看看你必须扣掉多次进进出出的手续费,你还剩下多少绩效?更不要说你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做研究、或花了多少钱参加财经专家或投顾老师们的课程。频繁进出与预测股价高低点,绝对不是我们一般市井小民能够掌握的技术。
事实上,著名的成长股之父菲利浦.费雪的儿子肯恩.费雪(Ken Fisher),后来也是位十分成功的大型基金管理人及商学院教授,他曾针对各种买进卖出指标来检验绩效,发现这些指标都无法胜过「买进并持有」(Buy & Hold)的简单投资方法。
财经传讯《能力圈选股,投资致胜的关键:善用你的能力圈,只买你懂的,只做你会的 让切老帮助你彻底释放内在的投资潜能》
最简单判断技术指标是否有效的方式,就是看看你周遭那些执著于技术指标的投资朋友们的长期绩效如何?如果技术指标真的很有效果,他们致富了吗?或长期绩效打败大盘了吗?
你最常听到的应该会是他们不小心卖掉了一支长期涨了好几倍的股票,或在错误时间内进场又出场,最后累积了更多亏损。
请多看看世界级的投资大师如巴菲特或彼得.林区,他们是否是靠技术指标判断进出致富的?如果这些进出指标真的很好用,他们为什么不用?或为什么不多鼓励投资人使用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个人投资观点与纪录,并非建议。申购前自行评估风险,并详阅公开说明书。※
(本文摘自财经传讯《能力圈选股,投资致胜的关键:善用你的能力圈,只买你懂的,只做你会的 让切老帮助你彻底释放内在的投资潜能》,作者:谢毓琛(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