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18C企业冲刺港股IPO 越疆科技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越疆科技”)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越疆科技拟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在节卡股份因财报更新科创板IPO“卡壳”,遨博确定上市辅导但迟迟未递表的当下,越疆科技有望率先上市,冲击“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门从事协作式机器人开发、制造及商业化,在技术方面享有领先的龙头地位。截至2024年6月17日,越疆科技推出4个系列共27款协作机器人型号,可满足制造、零售、医疗健康、STEAM教育、科研等众多领域的大量使用场景。

由于公司尚未盈利,越疆科技选择以18C特专科技公司新规的标准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刺。其也是港交所18C新规后,第三家选择以该标准递表上市的企业。

出货量高但收入不高

所谓协作机器人,就是具有可操作性机械臂的机器人,可以与人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协同作业,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安全、易用、灵活的特征。

从行业地位来看,越疆科技招股书援引了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越疆科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为13.0%。

2023年,越疆科技的协作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4万台,位居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的第二名,市场份额为13%,仅次于第一名的丹麦公司优傲。

据越疆科技招股书,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五大市场参与者包括A公司、越疆科技、B公司、C公司和D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14.8%、13.0%、7.4%、6.5%和4.6%,合计46.3%。对比可知,A公司指的就是优傲,B公司和D公司分别为遨博、节卡,后两家均为国产厂商。

尽管出货量较高,但从财务基本面上看,越疆科技收入规模却略低于节卡,且净亏损则远高于节卡。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越疆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74亿元、2.41亿元和2.8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175.6万元、5247.7万元和1.03亿元;而节卡股份同期的营收分别为1.76亿元、2.81亿元和3.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23.31万元、573.57万元和-2854.73万元,2022年,节卡股份还曾短暂扭亏为盈。

这是由越疆科技收入结构造成的。分产品来看,越疆科技的产品主要分为四轴协作机器人、六轴协作机器人、复合协作机器人。其中四轴协作机器人更多应用于教育、轻工领域,相关产品推出时间更早。六轴协作机器人的应用行业则更为广泛,包括零售、医疗、化工等,越疆科技所拥有的27款型号产品中有22款都属于此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越疆科技的协作机器人重要应用场景系四轴为主的教育行业,即协助学生学习STEAM课程(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2021年,其教育业务创收占比超过七成,报告期内有所下降,但2023年其教育业务的创收仍达到1.22亿元,占比超四成。

而从单价上看,报告期内越疆科技四轴协作机器每台仅为八千多元,六轴协作机器人则每台则在五万元以上;而节卡机器人整机产品的平均单价均在六万元以上,其中节卡Pro系列单价最高,超过10万元/台。

2021年开始,越疆科技才陆续推出适用于生产制造商等工业领域的CR系列、咖啡冲泡及拉花等消费类场景的Nova系列等机器人产品——2021年至2023年,其工业应用领域的机器人在收入中的占比逐渐升高,同期收入分别为0.45亿元、1.24亿元和1.51亿元,占比分别为25.7%、51.8%和52.9%。

越疆科技官网指出,目前比亚迪仰望U8汽车全自动生产线就采用了公司的协作机器人设备,此外,微软、欧姆龙、西门子、戴尔等知名3C电子企业也是公司客户。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认为,目前,全球协作机器人中,六轴协作机器人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六轴协作机器人相对于四轴而言具有更高的负载能力以及自由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机械加工、五金卫浴、新能源、半导体等工业场景,以及生命科学、保健理疗、新零售等非工业场景中。”

竞争加剧现金流紧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单价之外,越疆科技的毛利率水平也明显低于节卡,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50.5%、40.8%和43.5%,而节卡的毛利率则为49.39%、50.23%、48.25%。

从越疆科技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六轴协作机器人的平均售价要明显高于四轴协作机器人,毛利率数据则相反。2023年,六轴协作机器人的平均售价为每台5.66万元,毛利率为47.2%,四轴协作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则是每台0.84万元,毛利率为54.8%。

虽然相比于传统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毛利率较高,但是近年来,许多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商也在进军协作机器人细分市场,行业竞争加剧,厂商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权也随之减弱。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其实各家企业的产品在应用上相差并不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名协作机器人公司销售经理受访指出,“现在是买方市场,一方面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产品的要求更加复杂。协作机器人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端还是销售端,都越来越细分了。”

同期,企业面临的成本投入压力却有增无减。报告期内,越疆科技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1年至2023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687.3万元、5205.4万元和7052.7万元,占各年度收入的26.9%、21.6%及24.6%;销售及分销开支则分别为6363.0万元、8927.4万元和1.27亿元,占当期总收入比重为36.5%、37.0%和44.4%,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越疆科技现金流已经告急。报告期内,越疆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6.7万元、-1.17亿元、-1.58亿元。然而,截至2023年末,越疆科技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11亿元。

18C能否拯救越疆?

在上述背景下,上市成为越疆科技最为紧迫的课题。招股书显示,D+轮融资后,越疆科技的投后估值约为35.31亿元。

在递表港交所前,越疆科技曾尝试谋求A股上市。2023年1月,越疆科技筹备在上交所申请上市,与中金公司订立辅导协议,并向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但随着A股IPO市场变奏,2024年上半年,越疆科技决定寻求在港交所上市。

去年3月,港交所推出18C改革,允许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今年9月1日,港交所对于18C特专章节的相关改革正式生效。

从定位来看,港交所18C章主要覆盖五大行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对于特专科技公司来说,拟上市公司的最低市值进行了一定的下调,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已商业化公司由60亿港元减至40亿港元;另一方面,未商业化公司由100亿港元减至80亿港元。其中,已商业化公司指于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商业化收益门槛)的特专科技公司,而未商业化公司指于上市时未达到商业化收益门槛的特专科技公司。

从执行效果来看,目前已有两家企业成功通过该标准上市,但上市后的表现并不算好。

今年6月,头顶AI制药第一股光环的晶泰科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18C特专科技公司”,但此后其股价表现却并不算好。晶泰科技发行价格为5.28港元/股,仅18个交易日后的7月10日便遭遇破发,9月虽然经历过短暂追捧,达到16港元的历史最高价,但最终却于11月二次破发,最新收盘价为4.12港元/股。

今年8月,港股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02533.HK)也以18C特专科技标准成功上市,发行价为28港元/股,但上市后不久也快速破发,最新收盘价为27.4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