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征求意见,电池方面应关注哪些重点?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的意见。

4月7日,工信部宣布,消费品工业司研究起草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及《电动自行车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表示,《规范条件》的起草是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促进电动自行车企业规范化生产,强化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办法》的制定,则是为了顺利实施《规范条件》,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

《规范条件》在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与管理等八个方面对电动自行车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等各方提出了要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轮电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达到约3.5亿辆,规模超过汽车。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也层出不穷。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两轮车火灾2.1万起,同比增加了17.4%。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总裁倪捷曾表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可分为四类,其中因车辆和电池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安全隐患引发的火灾事故占比最多。

电动自行车常用的电池可分为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两大类,其中,后起之秀锂离子电池凭借着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势被广为看好。研究机构EVTank预测,到2025年,锂电电动自行车的渗透率将达56.4%。

针对电动自行车电池,《规范条件》对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工艺装备提出要求,“电动自行车企业应具有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过充切断、互认协同充电等必要检测能力。”

此外,《规范条件》还提出,企业应将锂离子蓄电池使用及回收风险在整车产品说明书显著位置予以说明。

在销售环节,市场上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屡禁不止,许多头部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城市销售店直播间都明目张胆地售卖蓄电池电压超过国家非机动车产品标准的电动车,使其安全风险增高。

《规范条件》提出,企业应加强经销商管理,督促经销商抵制提高蓄电池电压容量、解除限速等违规篡改行为,为消费者提供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并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锂离子蓄电池。

《规范条件》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回收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央视新闻上月报道称,当前,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存在部分资质不全的小作坊、工厂擅自回收拆解废旧锂电池,并进行粗加工牟利的现象。锂电池回收市场面临准入门槛低、中间环节多、溯源管理难等问题。

据央视新闻估算,目前电动自行车领域大概有100多家电池企业在供货,其中,三分之一的供货量由小作坊违规改装而来,安全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对生产或采购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进行编码标识,推动电池信息溯源管理。

《规范条件》同时提出,企业应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自建、委托、合作等方式提供老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加强废锂离子蓄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宣传,引导消费者规范安全移交废锂电池。鼓励开展对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管理。

此次起草的《规范条件》为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目前,《规范条件》及《办法》均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将于4月12日停止意见征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由工信部在2022年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完成了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