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为谁而拍
(图/本报系资料照)
记得去年11月金马奖典礼之后,看着得奖名单有点无奈,其中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得主《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根本还没上映,观众怎么可能为了他们得奖而欢呼鼓掌?可是真看过这部片后,又深觉获奖恰如其分,确实是一部不该被忘记的电影。
剧情描述电影导演(毛小睿饰)好不容易找出了老电脑里的影像硬碟,很想完成十年前没能拍完的电影,众人看着画面,心情激动,决定再赌一把!只是十年前的演员江哥(秦昊饰)现在已经走红,档期难乔,好在友情至上,众人终于在过年前挤出短短空档,江哥准备补拍完就赶回家陪伴老婆与新诞生的宝宝过年,但就在回家前一天疫情爆发,一切都不一样了。
电影背后的文本不只是疫情,还包括了大陆的电影产业。当然娄烨在大陆电影市场能上映的作品很少,曾因着墨同志、六四等敏感题材而列为禁片,他在《一部未完成的电影》中引用2009年的《春风沉醉的夜晚》片段当作十年前的作品,主角同样都是秦昊,让这相隔十年的影像带出了难得的拟真感。
其实《春风沉醉的夜晚》当时在大陆是禁片,后来《一部未完成的电影》也成为禁片,原因虽不同,但娄烨透过台词说出了心声,「这部电影拍完,可能也就我们自己几个人看了乐一乐,有意思吗?」潜台词是,为什么我们明知会成为禁片,还是一而再的拍片?观众瞬间真实触摸到他们的内心,发现看似虚构的纪录片内里,是如此的真实不虚。
拍片场景就是一个旅馆,电影中的他们因为拍片而进驻此地,实际上电影就在这个旅馆内完成,大量电影人的日常,让观众看到明星之外的影视人员面孔。后续疫情导致剧组中的武汉人遭排挤,所有人被封锁在宾馆里,此时镜头不再是拍戏工具,而是封锁期间唯一能对外交流情感的媒介。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曾用自己的手机镜头参与了这部片。
最近立法院蓝绿为了公视预算攻防,仿佛砍掉政府补贴就是砍掉影视工作者的双手,让他们不能创作了。也有人反思政府补助款到底对我们的影视环境做了什么「工夫」,是更热情、更自由开放?还是更独沽一味、更揣摩上意?
真心建议观众与创作者看《一部未完成的电影》,相信每位导演都曾如此热血,就算没有钱、甚至没有放映机会,也要拍片;毕竟让娄烨坚持拍到现在的,不是对岸政府给的补助款(虽《一》片部分资金来自德国二台公视与法德合资公视),而是他「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