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手工补息”掀开对公存款潜规则,国有大行更为常见,倡议发布后仍违规定价行为评估可一票否决

财联社4月12日讯(记者 郭子硕)一纸倡议,打破了存款市场的平静。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银行逆势“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现象,不仅引发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忧虑,也让“灰色操作”成为各方市场关注的焦点。

财联社记者获悉,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发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下称《倡议》),明确指出部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直接削弱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果,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所谓手工补息,也就是“补充计息”,指存款计付利息过程中因特殊性、差异性计息需求,在系统无法自动完成结息的前提下,采用专用补充计息交易进行手工计息处理。一般来看,手工补息是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

有华北地区某农商行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手工补息)一般发生在对公业务,零售相对较少。在对公客户里,民营企业数量多,市级央企规模大。举个例子,通过手工补息,正常存款利率是1.15%,一些企业的补息能给到2.25%,足足高出一个百分点。”

藏在抽屉协议的“手工补息”

据多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中小银行存在手工补息现象,但综合来看,手工补息这一操作在国有大行中更为常见。有华南区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后,国有大行要发挥示范作用,存款利率一般都比较低。存款利率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而存款规模的考核标准又没有下降,就出现这种(手工补息)现象。”

有业内人士透露,双方表面上有合规的协定存款协议,但私下会签“抽屉协议”,以补足事先约定的利率。综合来看,《倡议》对于对公存款影响比较大,比如协定存款这类活期存款。

为了完成存款规模指标补息,那补息的资金由谁来出?上述农商行人士补充:“补息的这块费用是部门贴钱,有可能是划到营销费用一栏。”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银行分支行会拿出一部分业务费补息。

存量补息承诺不得兑现,4月底前需完成整改

《倡议》也提出两点,一是明确手工补息的性质,完善内控机制。二是严肃定价授权管理,规范利息支付。

在内控上,《倡议》明确,银行应对手工补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审批要件和流程,上收审批权限至一级分行或更高层级。坚决压实业务条线、风险控制、营运及账簿管理等部门责任,对倡议发布后仍违规补息的责任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此外,《倡议》还强调,银行应严格规范自上而下的存款利率授权管理,确保利率定价、利息支付、核算统计等工作合规有序,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完善系统建设,确保补息可追溯至相应单笔业务。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

至于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倡议》明确,即日起,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即日起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倡议》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存款业务内部管理,完善存款业务内控机制。利率自律机制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将违规手工补息纳入定价行为评估。对倡议发布后,仍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违规行为,在定价行为评估中予以扣分,直至一票否决,并在利率自律机制成员中进行点名通报。

据2023年9月发布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机构名单显示,有15家金融机构为核心成员,1571家金融机构为基础成员,469家金融机构为观察成员,共计2055家金融机构。

监管加强对存款监管

LPR持续下行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相对刚性。2023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净息差水平为 1.69%,已连续 4 个季度低于1.8%的警戒线,行业息差压力严峻。而变相高息揽储对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之前,监管机构也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维护正常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上一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央行江门市分行在《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对公存款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对公存款业务管理机制,特别是内部授权、定价管理、计息结息等机制,自觉维护存款利率自律机制,严禁超权限手工计息及补息(业务差错冲正除外)。

《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及规范吸收存款行为等有关规定,不得采取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违规手段吸收和虚增存款。通过互联网吸收存款的,应当遵守相关监管规定。

需要关注的是,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也是监管处罚的重点。比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州监管分局4月7日公示,由于台州银行以及相关负责人存在通过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等九项违法违规行为,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处以罚款385万元,相关负责人被处以警告。

同日,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也被公示,由于“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用作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管理不到位,对公信贷资金挪用作承兑汇票保证金;通过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的违规事由,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州监管分局罚款160万元。

而上一年12月,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由于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罚没超1734万元,彼时有13名责任人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