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这新logo“炫”在哪?

日前,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高调发布了新的logo以及品牌标语。

这是钉钉成立7年来首次更新品牌logo。

新logo与旧logo

新logo与旧logo乍看之下区别不大,只进行了一些细节处的调整。

保留原有翅膀形状的基础上,在拐角地方相应增加了圆润弧度,整体线条趋于简单流畅,与品牌开放理念更加契合。

同时,翅膀的弧度也从原先的“正在展翅”改为了“正在飞翔”,更具动态感。

整个logo的重心随之由闪电变为翅膀本身。

之前钉钉选择将闪电作为画面主角,是为了突出APP的极致效率,而如今将画面主角转移为翅膀三角,则是代表着数字化的进步方向。

钉钉还同步上线了新的slogan:让进步发生。

还有个较大的改变,即去除外层圆形框架。这也是为迎合品牌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理念,将束缚拿掉,还以无限可能。

与品牌大篇幅说明不同,网友们对钉钉新logo内含的理解要简单粗暴得多。有网友调侃表示,钉钉这新logo的意思可能是“打工人,你们插翅难飞”,也有人说是“翅膀硬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场面好不热闹。

“大师”VS“网友”

很多品牌在更换logo时候,都会选择砸重金请来“大师”助阵,比如蒙牛,比如小米。

2021年底,蒙牛宣布更换使用时间长达22年的logo。并高调表示,其新logo由苹果经典logo设计师Rob Janoff亲自操刀打造。在传播新logo时候,蒙牛将“苹果设计师”作为重要宣传点。

同样是在去年,科技领域网红公司小米也启用了全新logo。

据品牌君所知,小米新logo耗资百万打造,由国际知名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主导,贯彻“Alive 生命感设计”理念。

哪怕被讽刺是“冤大头”,品牌依然选择合作知名设计师操刀logo的原因很简单。

其一,“花大价钱改了个差不多样式的logo”这件事本身就具备足够高的娱乐价值。你看小米新logo那点事,是不是霸屏了社交平台好几天?

其二,logo的价值不仅在于好看与否,它需要承载起一个品牌故事。毫无疑问,有知名度的设计师,就是最佳的故事讲述者。

不过,钉钉没有这么做。

它为新logo预热的方式是,向广大网友抛出橄榄枝,发出“你觉得钉钉logo应该是什么样的”疑问,征集新logo模板。

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放出大批网友作品,以互动的方式,将钉钉“想要换logo”的讯息释放出去。

用互动代替传达,用参与代替灌输。

这种营销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即能够让互动双方,也就是品牌和消费者,快速建立起紧密连接,让品牌能深入而持续地吸引到消费者注意力。

有的品牌信赖知名设计师,有的品牌想要借力消费者,本质上来说两个模式没有优与劣、好与坏之分,只要能够踩准用户兴趣点,两者都可以发挥到不错的传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