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纽交所敲钟 生鲜电商迷局待解

生鲜电商到底能不能赚钱?为什么带着亏损的镣铐还难挡上市之路?圈了钱后会怎样?

作者 |列闻

“菜篮子”生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

继每日优鲜6月25日率先登陆纳斯达克,4天后,另一生鲜电商叮咚买菜在纽交所敲钟。而此前6月8日,两家公司是同时递交的招股书。虽然同步上市被津津乐道,但两位选手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都不尽如人意。

每日优鲜美股上市首日破发,收盘跌幅达到25.60%。随后股价依然跌跌不休,至29日收盘,已跌去超过三分之一,市值仅剩20亿美元——3个交易日其市值蒸发了约66亿元人民币。受每日优鲜影响,叮咚买菜把发行价定于底价,募资规模缩减七成,这才避免破发命运。但上市当天一度跌到发行价以下,收盘报23.52美元,微涨0.09%。

互联网界流传“得生鲜者得天下”。但多年来零售行业的风口不断,生鲜电商至今难赚钱,更在“第一股”就开始让人失望。相信很多人心里有疑问:生鲜电商到底能不能赚钱?为什么带着亏损的镣铐还难挡上市之路?圈了钱后会怎样?

黑马

2020年以前,大部人对叮咚买菜几乎没有认知,它只是蛰伏在上海的一家即时生鲜电商。在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巨头包围下,叮咚买菜存在感极低。

但其实在2018年,叮咚买菜仅8个月时间就不声不响连续完成了6轮融资。有人感慨,生鲜零售市场上终于又冲出一匹黑马。

盒马鲜生当时接受采访时说没听过叮咚买菜,半年后,又对媒体说感受到了威胁。就像当初在巨头夹缝中凶猛生长的拼多多,人们都在兴奋地等待下一个生鲜版的拼多多。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催生了人们线上买菜、居家做饭的习惯,也带火了生鲜电商们,叮咚买菜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当时北京很多小区已经戒严,大家都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这个时候,很多小区门口出现了若干拿着绿色购物袋、穿着绿色马褂的地推员,他们从早到晚向出入小区的人员推销,扫码叮咚买菜就送鸡蛋的活动。此举吸引了不少人,效果立竿见影。2020年春节期间,叮咚买菜每天增长用户约4万人、大年三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00%。

正是疫情期间的突出成绩,为叮咚买菜争取到了不少“补给弹药”。2020年以来,叮咚买菜已经获得3轮融资,融资额超10亿美元。公司也成功走出长三角,在全国快速扩张。

2020年上半年,叮咚买菜开启烧钱模式。在各大app、小区电梯里都能看到叮咚买菜那扎眼的以绿为主色调的广告牌。这只是烧钱的冰山一角,更夸张的烧钱部分,其实是不顾经营效益地扩城开仓。

但依靠卖菜这个低毛利的生意,难以支撑叮咚买菜沉重的前置仓模式。

对于前置仓模式的成本,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仓的建设成本,仓的水电费,仓内的分拣员、安全员、品控人员,配送到家的成本,以及退换货,所有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15%。现在经营好一些的社区店能做到15%到20%,因为社区店房租比较贵,要招聘店员,要考虑顾客进店的环境舒服等因素。”

扩大规模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首先搞清楚扩规模的目的是什么?很显然,叮咚买菜2019年净亏损18.7亿元,2020年净亏损31.8亿元,如此换来的规模,远远谈不上真正的商业价值。

有了每日优鲜的教训,不少本来打新叮咚买菜的股民纷纷撤资,逼得叮咚买菜不得不“砍”掉近七成募资额,从原先计划发行的1400万股降到370.2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并将发行价定在指导区间最低价,最终融资不到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

对叮咚买菜来说,IPO募集的这点钱连营运资金都不够。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总运营成本和费用高达51亿元。

梁昌霖此时放话:我们上市不为圈钱。“公司从二级市场拿钱不是那么迫切,上一轮融了10.3亿美元,现金流充裕,二级市场要融多少钱对公司而言很灵活。如果市场特别好,价格、价值可以挂钩的话,叮咚买菜多融一些;市场不是很好,价格低于应有的价值那就少融一些。”

叮咚买菜首席战略官俞乐则愤愤不平:“此次IPO受到友商莫名搅扰。”

叮咚买菜上市首日,虽然盘中惊险,一度跌破发行价,但最终收盘还是稍微稳住了阵脚,微涨0.09%,市值定格在55.43亿美元。

但是,股民们听到梁昌霖的话能淡定吗?不为圈钱,为哪般?不圈钱,从哪里来钱?

入局

生鲜电商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16年前。2005年,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易果网创始人金光磊刚刚接触生鲜行业时,他和同伴核心做的其实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把一箱箱水果打开,坏的拿出来,替换一个好水果进去;第二件事,送货上门。

彼时,淘宝、京东商城等为代表的零售电商刚成立不久,物流、支付等配套体系尚不完善,前期不断亏损。为此,易果网没有急于营销投放,而是选择自建冷链物流。

2008年,主打绿色有机食品的生鲜电商“和乐康”和“沱沱工社”相继成立,以无污染、无激素、无农药作为产品卖点。虽然产品质量较高,但高昂的价格,难以吸引大批消费者买单。

直到2013年,阿里、京东等巨头开始入局生鲜电商赛道,盒马鲜生、7FRESH等相继涌现。此外,在巨头的支持下,本来生活、我买网、易果生鲜、食得鲜、百果园等多家生鲜电商平台的价格战也在不断上演。2018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资金链发生断裂,黯然离场。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只能宅在家中,出门采购的次数大幅减少,疫情期间的流量红利解决了生鲜电商长期存在的购买频次低、客单价、复购率等问题,也为生鲜电商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提供契机。

此时,资本与规模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双刃剑。

生鲜电商靠什么挣钱?低廉的菜价?惊人的拉新补贴?还是强势的地推和密集的前置仓点位?都不是。这些都是烧钱的大头。规模越大,成本越高,烧钱越多。

叮咚买菜成立于2014年,发展到2020年,其前置仓总数从600多家增长到超过1000家,布局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宁波、北京等地。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服务范围覆盖29个城市,拥有950个前置仓。

有人给叮咚买菜算过一笔账,叮咚买菜只有在单仓日均订单量达到1500单的情况下,客单价达到66元,或者毛利率达到30%时,才能实现盈利。实际情况却是,叮咚买菜2019年和2020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7.14%和19.68%,而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客单价却已回落至54元,再加上该季度高达39%的履约费用率,这意味着在履单利润层面就已经是亏损。

叮咚买菜固然不是个例。

同期上市的每日优鲜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35.47亿元、60.01亿元和61.3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5.3亿元。净亏损方面,每日优鲜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2.32 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6.1亿元。

某电商大数据库显示,在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还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也不例外,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近两年来,每日优鲜已经放弃规模扩张,开始转向降本增效,试图为前置仓模式规划一个漂亮的盈利数据;而叮咚买菜显然还没有放弃广开仓店的路径,仍在一二线城市积极布局。

每日优鲜在追求精细化运营的过程中不断收缩规模,甚至开展B端业务,看似多元化发展,但仍面临两大考验:新业务是否能成?老业务的市场份额如何保住?

梁昌霖曾公布过一个盈利模型:经营一年以上、日均单量1000左右、客单价达到65元的前置仓,才能实现盈利。而从目前平台公布的数据看,距离此盈利线仍有一段距离。

前景

国内生鲜市场规模5万亿,场内玩家都在找各自的出路,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对其投资或旗下平台都有流量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叮咚买菜显得有点“孤军深入”。对其而言,迟迟无法找到盈利模式,缺乏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现在的叮咚买菜无疑骑虎难下,不烧就会彻底退出牌桌,接着烧,又会越陷越深,而以它在本次上市中筹资的金额,显然远远不够烧的。

对于生鲜电商的盈利问题,业内专家表示,亏损是如今拓展线下渠道、埋设管线的成本,未来社区生鲜不能走低价模式,而是通过配菜、通过社交、金融来变现,其模式在未来具备一定的盈利弹性。现阶段生鲜电商还在建设阶段,尤其是前置仓建设,消费者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考虑盈利为时尚早,依然需要资本市场融资来扶持业态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主导的前置仓新鲜电商模式外,近两年社区团购正在快速发展,并吸引阿里、拼多多、美团、滴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入场,这对商品有较高重合度的生鲜电商带来竞争压力。

相比前置仓模式1小时送达的模式,社区团购是一种“预售+次日达+自提”的新型零售模式。其中“便宜”是核心。从市场调研结果看社区团购上商品的价格一般低于商超、盒马生鲜等零售渠道,品种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从生鲜到日用品几乎一应俱全。

随着两家前置仓模式公司IPO,进入社区团购时代的生鲜电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或仍将持续烧钱,继续亏损。据多家媒体公开报道,去年美团在社区团购业务上投入约100亿元,拼多多投入约60亿元。今年,美团的投入力度或将达到200亿,拼多多也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极速前进的背后,生鲜电商盈利难的困局越发明显。烧钱续命,难道要成为一众生鲜电商的必经之路?资本市场何其残酷,且行且珍惜罢。

-- END --

【投稿/爆料/合作请联系】

请加客服微信:beijingmaoyue

灵活用工、互联网财税同业交流群已开通

入群请加微信:xinshuichat

备注公司+姓名+职务+(财税或灵工)

点击关注我们

你的好友新税网拍了拍你

并请你帮她“分享”“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