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鸿:上高原 战“虫癌”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青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防治最为复杂”的包虫病流行地区。由于致死率高、复发性强、后期治愈难度大,包虫病常年威胁着牧区群众的生命安全,被当地群众称作“虫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情系百姓,多次亲赴高原战“虫癌”。青海省科协大力支持,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董家鸿院士工作站”,董家鸿院士团队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方面的突破,提升青海省基层包虫病救治能力,推动青海省肝胆外科领域和包虫病防治领域的医疗技术发展,还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了青海省肝胆外科人才队伍培养和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支一流的医疗人才队伍。
全力建设“根据地”
早在20年前,董家鸿院士就开始关注青海、新疆等地的包虫病诊治工作。然而面对包虫病“高发病率、高复杂度、高复发率”的局面,加之较为封闭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偏远地区的包虫病救治工作一直进展缓慢而艰难。
2015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地区发展的号召对口支援青海大学,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领域展开医疗扶贫工作,董家鸿院士正式踏上助力青海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征途。
2018年6月,青海省科协依托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于建立董家鸿院士工作站,并给予经费支持。青海省科协积极推动建立院士在青海工作的长效服务机制,先后出台实施《青海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实施意见》《青海省促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若干意见》。2021年3月,青海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青海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院士工作站建设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标准发展。
院士工作站建立后,董家鸿院士带领团队在人才培养、团队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青海省全面的支持,先后建立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董家鸿院士青海省工作站精准外科示范基地、青海省藏区人畜包虫病综合防诊治专家服务基地、董家鸿院士果洛州专家服务基地,实施“青海藏区包虫病精准医疗救助及帮扶”专家服务团等多个项目,为包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多学科、多专业、深层次的综合研究平台。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王海久告诉记者,董家鸿院士建立了“省级诊疗中心-州(市)级诊疗基地-县级诊疗救治站-乡(镇)诊疗管理站的包虫病四级分层诊疗联动机制”,促进了青海省内外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不仅提高了包虫病的诊治效率,还为其他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有效模式。他还指导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源头控制—科普宣传—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临床诊疗”五位一体的包虫病综合防控策略,推进了青海省包虫病外科的精准化、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应用,并使基层医院能够更规范地开展包虫病的外科治疗。
多年来,董家鸿院士工作站采取多种形式,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培养了肝胆外科学人才。该院肝胆外科团队中,现有1人入选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1人入选“昆仑英才•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6人入选青海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使青海省肝胆外科连续几年跻身全国百强。
我和院士同台手术
由于医疗技术落后,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级医院在2017年以前无法开展包虫病手术,当地包虫病患者只能到省城西宁或者省外的大医院治疗。而董家鸿院士的到来,掀开了当地包虫病防治的新篇章。
8月6日,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55岁的求某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而几天前,她还是严重的泡型包虫病患者,泡型包虫已侵犯她的下腔静脉,如不及时治疗,她的生命岌岌可危。
今年6-7月,董家鸿院士团队赴果洛州各县,开展了一场温暖人心的包虫病公益救助活动。求某就是在此次活动中被筛查出来的包虫病患者。由于她的病情复杂、年龄大,董家鸿院士亲自为她做手术。手术十分顺利,肝脏包虫病灶被完整切除,手术过程几乎没有出血,术后求某身体恢复得很好。
此次与董家鸿院士同台手术的还有果洛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包虫病诊疗中心主任才旦,这个在果洛州“土生土长”的医生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能和院士同台手术。
“我已与董家鸿院士同台了10多次手术,我是他亲自培养的第一个果洛本土的肝胆包虫病外科藏族医生”说起与院士同台手术,才旦一脸的自豪。
2022年夏天,7岁的久治县患儿桑杰(化名)被确诊患有泡型包虫。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与董家鸿院士在远程视频会议中对桑杰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析,董家鸿院士指定此次手术由才旦主刀。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才旦既兴奋又紧张。自己多次学习演练董家鸿院士手术中打结、切肤、止血、缝线等方法和技巧,现在就要真刀实枪上场了。才旦心里不住地给自己打气:大胆迎接这次挑战,认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绝不辜负院士的期望。
董家鸿院士很快飞到果洛,与才旦同台手术。手术中,董家鸿院士站在才旦对面,认真指导才旦进行手术,手术经历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此次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果洛州本土医生不能开展包虫病手术的空白。
在董家鸿院士团队的持续帮扶下,目前,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已完成386台包虫病手术,才旦团队已能够独立完成较复杂的包虫病手术,使果洛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勇担医疗帮扶使命
董家鸿院士带领团队先后20多次深入海拔3700米以上的果洛、玉树等地包虫病流行高发区进行医疗帮扶。他们每到一处,都到病房认真查看每一位包虫病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为疑难复杂的患者制定合理安全的诊疗方案。他们成功完成了以肝脏多发性泡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灶侵犯腔静脉等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将“精准肝切除”理念和手术方式应用于包虫病的治疗,不少患者已被当地医院判了“死刑”,而经过董家鸿院士的妙手回春,他们的生命重新得以延续。
“感谢董爷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达日县藏族女孩卓玛(化名)曾在作文中写到的一句话。当时卓玛被确诊为肝包虫晚期,各医疗单位束手无策,卓玛整日以泪洗面。董家鸿亲赴果洛,为她做手术,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卓玛从第二天就开始恢复,没过多久就出院了,至今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手术一年后,董家鸿院士还一直牵挂着这个远在果洛的藏族女孩,写信询问她的康复情况,还托人送来慰问金。在卓玛眼里,董家鸿院士不仅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她的亲人。
而董家鸿院士也早把牧区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考虑到当地群众包虫病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他经常在完成多台手术后,顾不上休息,为当地牧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传授包虫病相关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包虫病的发生。每次听到“董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来了,牧民们都会前呼后拥赶来,为他献上哈达。
近年来,董家鸿院士组织30多名国内知名肝胆外科和超声科专家深入青海省农牧区实施“包虫病清零”救助活动,开展“手把手”示教培训50多场次,培训临床包虫病专业人员180人次,完成重点人群包虫病筛查18000余人次,诊断2000多人次,开展属地规范化手术600余台,青海省包虫病人群平均患病率由2012年抽样调查的0.63%下降到目前普查的0.30%。
董家鸿院士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让青海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院士级”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改善了包虫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助推了民族团结发展进步,也为青海省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