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宸》新党国体制悄然成形

(本报系资料照片)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过去批判者犯己所批判之错,瞬间主客易位,往往难以令人置信,但是你却又不能不信。

2016年5月蔡政府团队走马上任,两年以来,一例一休、年金改革、追讨党产、同性婚姻、废核、拔管、新南向,舆论上惊奇争辩的重点固然不少,但一场惊天动地的体制革命,正悄悄在中央政府部会内展开,一般民众却所知不多。

多位10到13职等常任文官老友,最近在不同场合不约而同告诉我,第3次政党轮替后,他们最不能适应的是,部内政务、政策、人事、重要标案,甚至对外新闻稿,已经不再是由部长或主委拍板决定。过程中,甚至到最后阶段,都另有「其他人」涉入。

对照执政党喜爱讽刺的中国大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建政以来,制度上标榜「以党领政」,市长之上有市委书记,省长之上有省委书记,明白定阶,清清楚楚。可别人是明着干,咱却是暗着来。

恐怕很少台湾百姓知道:过去党外人士所爱批判两蒋的党国思想(党在上、国在下),其实现在的台湾,中央政府部会里,正在逐步建立新的党国家园。要言之:内政部政策,并不是叶俊荣部长说了算,交通部重要政务,也不是贺陈旦部长做最后决定,经济部对外发言立场,更不是沈荣津部长做得了主。喧腾一时的拔管事件,根本不是教育部长的决策权限。

那政府决策究竟谁说了才算,谁有资格做决策?标准答案是执政党党主席、党部和党工。没搞错?是的,没搞错。党主席不仅透过中央党部、中执会、中评会拍板政府政策,各部会内并设有实质监控的党部决策小组,由党工和立委助理进驻核实。说穿了,就是主席的锦衣卫。

这种倒退不止40年,「后座乘客指挥驾驶开车」的体刺已经确立,据悉在不少部会里,政党工作者干涉专业决策力度之大、之广,早已「完败」前两蒋时代的党国体制,直接复辟明代东厂的威风与荣耀。

各位看官,下次如果你对内阁某部长、主委的政策决定不满意时,我建议你没必要、也不该去指责这位首长,因为他不过只是穿西装外套的龙套,做不了一点点主的。

(作者为前工研院竞争力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