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阿奇霉素还管用吗?

近期,8岁的小梅(化名)感染肺炎支原体,家长文女士发现,医生开具的处方是米诺环素,并非此前最常用的阿奇霉素。另外,一些同时就诊的孩子拿到了多西环素的处方。

五月以来,儿童感染支原体增多了吗?支原体治疗的儿科优选用药是否发生了调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除了阿奇霉素,儿童支原体还能怎么治?

5月20日晚,北京市民文女士带孩子小梅在朝阳区一家综合三甲医院就诊。小梅前不久出现了咳嗽、发热的症状,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阿奇霉素是儿童支原体感染最常使用的药物。不过,这次医生直接给小梅开了米诺环素,还有一些孩子拿到了多西环素的处方。

眼尖的小梅还发现诊室门口张贴了告示,写着由于支原体肺炎出现较多大环内酯类耐药,如阿奇霉素效果不好,要选择有效药物治疗,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

记者向几位儿科医生了解近期情况,据介绍,换药是基于耐药现状的考量,但阿奇霉素仍在使用。

“从去年到今年,病房里一直有支原体肺炎住院的孩子,我们感觉遵循经典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治疗路径,不是都很有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琪告诉记者。

张琪介绍,研究发现阿奇霉素耐药非常普遍。根据新出的指南,阿奇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3天效果不好,叫大环内酯类无反应的支原体肺炎;用大环内酯规范治疗7天仍然高热,就叫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经过去年的临床观察,今年尽可能不走弯路,以免耽误治疗。医生对一些孩子会直接换新的推荐方案,比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这些药物对于支原体是敏感的,我们在临床中也看到了有效性。”

不过,阿奇霉素并未弃用。亦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丁飞告诉记者,他们对八岁以下的孩子依然首选阿奇霉素,效果不佳的会换红霉素或克拉霉素。

“四环素类药物的问题是可能造成牙釉质损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过‘四环素牙’,所以八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用。对于年幼的这部分患儿,如果对阿奇霉素耐药,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药物也是可以选用的。”张琪解释。

儿童支原体感染变多了吗?

文女士告诉记者,儿科发热门诊候诊期间,她看到不少患者。有患者19点半排到了200号,一个小时后叫到270多号,她和小梅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其间观察到一些小患者也感染了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变多了吗?从不同医院接诊的情况看,近期儿童感染病因较多,支原体只是其中之一。

张琪表示,支原体是非常普遍的病原体,全年都可发病,感染支原体的孩子一直都有。新冠疫情之前,普通患者对于明确病原体没有很高的诉求,疫情之后更想搞清楚自己感染的是什么,加上去年冬季儿童集中感染,一度引起了更高的重视。最近该院接诊的病例中,除支原体外,轮状病毒、诺如病毒、鼻病毒、细菌感染等都不少见。

丁飞介绍,近期该院支原体、新冠感染的患儿较多,手足口和猩红热也有。此外,随着天气变热,胃肠感冒的孩子也多了些。不过总体来看,门诊量上涨不明显。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常贺生告诉记者,儿童感染近期有小幅增多,诺如病毒感染最多,呼吸道感染的增幅不明显。

此外,北京市疾控中心今日发布提示,5月至6月是猩红热的春季高峰期,人群普遍易感,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

专家提醒:孩子不要带病上学

张琪表示,“五一”假期结束后就诊的孩子有所增加,有的是因为假期去了人流聚集处被感染,有的是因为适应陌生环境、疲惫导致免疫力下降,还有的是在学校里被传染。张琪提醒家长,近期孩子如果生病了,应当注意休息,病愈后再返校上课。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家长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要带病上学。

记者/戴轩

编辑/樊一婧

校对/李立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