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反歧视法》 跨性别者与生理女性同组竞技不公平

▲ 政府提出的「反歧视法草案」中,将性别由「生理性别」扩大解释为「心理认同」。(示意图/记者屠惠刚摄)

● 陈虹如/台湾家长守护妇幼权益协会理事

我的女儿是国中体育班篮球队的学生,所以对行政院正在研拟的《反歧视法》特别关注。因为对大众来说是基本常识的「性别」这件事,在政府提出的「反歧视法草案」中,却将性别由「生理性别」扩大解释为「心理认同」。也就是只要有男性宣称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女性」,就要被当成女性对待,如果错称或错待了,就很有可能吃上官司,甚至面临数倍罚款。

《反歧视法》会侵害女性的权益吗?会的!当性别自我认同成为法律事实,且被特别保护,生理女性学生运动员就是首当其冲的利害关系人。

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需要区分男子组与女子组,因为生理性别是最基本的差异与限制,是大众基本常识。最简单的例子,以篮球来说,北一女的女篮队员平均身高168.6公分、建中的男篮队员平均身高181.7公分,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明显可见,无须以荷尔蒙检测认可。男性除了身高的先天优势,科学也证明其肌肉率也比女性多、爆发力较女性强,所以,若是将男性运动员放在女子组和女性运动员竞赛,任何人都会觉得这对女性运动员是很不公平的事。

▲ 北一女的女篮队员平均身高168.6公分、建中的男篮队员平均身高181.7公分,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明显可见。(图/记者李毓康摄)

再加上我国国高中的体育班在招生时,要看学生过去的比赛战绩和测验体能。根据相关的升学办法,只有参加全国性比赛取得前面的名次,升学时才能得到加分的机会。而各高中体育班独立招生时,也须测验体能。运动比赛成绩不只是学生荣誉,还会影响升学权益,以及教练的考绩。

另外更有许多偏乡或是弱势的孩子凭借锻炼体育项目来扭转不利处境,从竞赛中得到的奖学金,对他们生活上有很大程度的帮助。今年初号称「最矮的国中篮球队」的屏东盐埔国中女篮队,打出县冠军、全国第八名佳绩,七成以上队员来自清寒家庭,体育专长和战绩就是她们升学时的加分条件。举重国手方莞灵于东京奥运一战成名,比赛奖金用来修缮与母亲共住的简陋铁皮屋,便是女性运动员借由在体育赛事的优异表现翻转命运的写照。

▲ 举重国手方莞灵于东京奥运一战成名,比赛奖金用来修缮与母亲共住的台南柳营老家简陋铁皮屋。(图/记者林悦翻摄)

因为我国全中运跟全大运,从112年起试办开放跨性别及双性人运动员,跨组别参赛,我所认识的女学生运动员和她们的家长纷纷开始关注到国外许多跨性别者,如何在生理女性运动赛事中攻城掠地,即使生理男性控制睾固酮分泌,仍然打得生理女性运动员溃不成军,对此感到十分忧心。再回头检视我国体育竞赛,2019年全大运就发生过男生运动员参加女子组竞赛。一名生理男性的选手仅凭不到两年的训练资历,就轻松完胜女子组田径400公尺和800公尺、拿下双项冠军,更打破全大运田径800公尺女子组的大会纪录、领先第二名整整9秒。其他女生运动员虽有十几年的训练基础,却比不上这位生理男性的选手。

身为女性运动员的家长,我们出言反对《反歧视法》,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保护身处弱势及不利处境的学生及其教练,希望女性运动员都能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于运动场上竞赛,为自己争取荣誉和光明的前途。跟进国际性别潮流的立法,有违科学事实,更会打击生理女性参与运动赛事信心。

▲ 世界田径总会在2023年宣布,之后将不管睾酮浓度,不再允许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田径赛事。图为南非多元性别运动员、奥运800公尺金牌选手瑟梦雅。(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据悉,因为纠纷不断,各类运动国际总会已经开始对跨性别者设定更严格的参赛标准,更或禁止参与女性组别赛事,总算让我们暂时松一口气。期盼我国政府悬崖勒马,错误的道路不要走到底才知道回头。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