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老上海回忆缩影:不到「黄河」心不死

繁花的老上海回忆缩影:不到「黄河」心不死。(澎湃新闻)

《繁花》开启上海城市记忆电闸,整出戏核心街道黄河路,跟着复活热络。一代人记忆里的黄河路,是大上海繁华缩影。而「霓虹养眼,万花如海」的黄河路,在美食街之前,是「清末民初的小文化街」,诞生过中国第一名女西医,也有着「中共中央最大的秘密印刷机关」和「新越剧摇篮」。

澎湃新闻报导,历史上的黄河路,商贾云集。鼎盛时期,全长755米的小马路上,开了大香港、金八仙、来天华、笠笠、大上海、粤味馆、苔圣园等近百家饭店,生意火爆,上午十点营业到次日凌晨五六点,几乎都要提前半个多月订位,春节一到更一位难求。

盛极而衰,黄河路因时代而兴,也被时代所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黄河路受到巨大打击,当街拉客、恶性打折等现象丛生,2003年SARS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店铺倒闭。接二连三市场危机,不少业主只能分割店铺,改做小吃、旅店找寻活路。

回顾黄河路,清末民初是条小文化街。《上海地名志》记载:黄河路修筑于清光绪13年(1887年),原名东台路;光绪30年(1904年)改名派克路(Park 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黄河改今名。

东台路时期,商号稀少;清末民初派克路有条弄堂德华里,有许多书店,如章福记、昌文沈鹤记、共和、鸿文、尚古山房等。还有几家印刷厂和装订作坊,为这些书局服务,渐渐热闹起来,这一带也被称为「小文化街」。

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故事》记载:丁云亭1911年创办尚古山房。最早位于德华里,老宅年久翻修,店舖搬到牯岭路人安里。上海南京西路国际饭店建成后,尚古山房又迁到其北面约100米左右位置。

尚古山房的招牌,早先请末代状元胡春霖题写,后来又请谭延闿题写。尚古山房起初专印字帖,当时拓本及珂罗版碑帖深受欢迎,还远销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及南洋一带。后尚古山房还印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康熙字典》《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书。

宝总是《繁花》剧中黄河路上的风云人物,而辛亥女杰张竹君,则是清末真实世界黄河路上风云人物。张竹君1876年生于广州番禺,父亲做过三品京官,家境富裕,1900年以优异成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清光绪30年(1904年)张竹君设诊所于派克路登贤里,同年又在派克路17号开设女子中西医养病,次年又在派克路16号创立女子中西医学校,是中国人自办第一所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