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是上海還是台北的「繁花」?

王家卫执导的「繁花」,以1990年代上海商人逐利为主题,集结唐嫣(后左起)、辛芷蕾、胡歌、马伊琍(中左)等大咖演员主演。(取材自微博)

香港知名导演王家卫首部转战电视的《繁花》一剧,以1990年代上海商人逐利为主题,播出后,引起热烈讨论。戏里的美食、衣着、马路、上海话等等,凡与生活相关的种种,皆为人津津乐道。其中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大量流行老歌,且多半来自台北。

据说,光为了取得流行老歌的播放或翻唱权,就花了至少一千万人民币。即使拍电影,也不见得有人敢下此重本,更何况是小萤幕的电视剧?台湾乡土剧每集的成本约130万元,上述权利金就可拍约 400集乡土剧,但《繁花》却只有30集,可见王导多么精益求精。

「重金礼聘」而来的歌曲,最直接的功能是烘托剧情。像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烘托民众疯狂投资股票的发财梦;高凌风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伴随着自创服装品牌如火如荼的热销;男配陶陶出轨时,背景是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比起烘托剧情,流行老歌在这出戏里更重要的作用,是唤起90年代的回忆。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某段时间常听的音乐,日后再重听,就会想起那段时间的一切。戏里的老歌,必然曾经风靡过90年代上海大街小巷,人人琅琅上口,进而刻在心灵深处。

或许因为上海在改革开放之前,市容改变不大,所以《繁花》在视觉上,往往让外人难以判断它的年代。每集片头的老电梯以及老照片的色调,甚至予人回到租界时期的感觉。假使播的不是诸如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王杰的《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等上世纪末的流行歌,而是姚莉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或周璇的《凤凰于飞》等这些1940年代在上海创作的老歌,那么就与「老上海」相差无几了。

《繁花》电视剧里,频繁出现上海各大饭店的灯红酒绿,暴富的男男女女们穿金戴银,追求时尚与精致的美食。他们努力自创品牌外销,但诡异的是,90年代并没有上海出产的代表性流行歌。经济起飞再现了租界时期上海的各式风光,却缺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创作,不只需要安定繁荣的生活,还需要自由开放的社会。比起影视产业,唱片业的成本较低,很适合在台湾这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环境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台北堪称继老上海之后,华人流行歌曲的中心,时间超过半世纪,且没有任何城市能取代。尽管如今上海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台北,但只要大陆官方的思想控制一天不解除,就不可能孕育出优于台北的流行音乐环境。何况自从进入数位时代后,唱片业受到重创,流行音乐的创作力是否比得上20世纪,都还是个问题。

台北的流行歌曲如此强势,俨然已成为华人的共同记忆。它们本与上世纪台北的荣景密不可分,只可惜没有大导演拍出属于台北的「繁花」。

十几年前,曾告诉杭州一位朋友,《但愿人长久》的原唱是邓丽君,对方压根不信,坚称是王菲的歌。倘使有一天,《繁花》引用的台北流行歌被误以为出自上海,我们是不是只能感叹自己的影视产业不够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