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近千万、老婆全职在家、孩子上国际学校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中产破产三件套
文/晏凌羊
房贷近千万、老婆全职在家、孩子上国际学校,是中产家庭陷入困境的“三件套”。但我觉得,中产的陷阱可不止这么多。
我来说说,还有哪些“陷阱”呢?
第一、盲目报很多早教班、兴趣班,但收效甚微。
钱砸了大把进去,但孩子一无所成,最后都是你催着Ta去上课,Ta还懒得去。
这方面我交过智商税,但总体还算克制。
这些年,我花在小孩兴趣班上的钱,不到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小孩上初中后,Ta自己变更忙了,所有兴趣班我都停了。
但有的家庭,夫妻俩年收入都不算高,加起来可能五六十万,还要还房贷,一个孩子一年花掉七八万,两个孩子花掉十几万……我觉得有点过了。
第二、总觉得带孩子旅游才算是见世面,在“只游不学”的方面花掉了太多钱。
给孩子“见世面”不是这么见的,而是更多带孩子接触“生产端”而不是“消费端”。
当然了,不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比如我家,我就屡次“撺掇失败”,孩子还是只对“消费端”感兴趣。那我就……我自己去消费,就顺便带上孩子。单独让孩子这么去消费,我会觉得浪费钱。
事实上,如若你有幸养到一个爱阅读、爱动手实践、好奇心重的小孩……那哪里都可以是Ta学习实践的道场,不一定都得花大钱去游学。
第三、在学历已贬值的时代,依旧相信学历的力量。重成绩,轻学习。在孩子教育投入方面不考虑投产比。
比如,明明家庭条件很普通,依然要送孩子出国留学,一年花掉上百万,孩子啥也没学到,就在留学生圈子里混,但又没法运用这些人脉资源,甚至连外语都没学好,也没有过硬的技能,回国后不靠关系都找不到工作。
还不如把这钱留下来,给孩子买套房,还能有点房租或是给Ta一笔钱去开个店,亏了也能赚点教训和经验。
我觉得没钱真是跑去哪儿“抢起跑线”都很艰难啊。
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点的起跑线,跑去香港生孩子,给孩子拿了香港身份。
但是,她和老公收入都比较低,孩子没有大陆身份,想上私立国际学校但极贵,他们支付不起这笔费用,就还是让孩子去香港上公立免费学校……
可是,去香港上学也不容易啊,至少得一个人陪读,她就让老公辞职陪读,她自己则努力赚钱。
他们在香港没房子,得租房。租房也很贵,学校附近一个三十方的小房子,各种费用算下来得七千人民币每月。
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他们在深圳靠近香港关口的地方租了个小房子,每天出入关送孩子上下学……一直送到孩子上初二,能自己出入关。
为了鸡这个孩子,他们家付出的成本真的好大。是夫妻俩其中一个放弃在职场前进的机会以及相应的收入,是放弃了在内地买房、等候资产增值的机会………
但孩子鸡出来了吗?好像也没有,孩子在香港都成绩比较普通,而且通勤路上费时太多,每天都说自己不够睡。
第四、在消费主义陷阱的影响下,各种超前消费。
比如,为了面子,按揭买一套自己长远看根本供不起的豪宅、养一个自己长期养不起豪车,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买贵的、用好的,过了今朝就不想明天,以为眼前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连基本的保险保障都没做齐全。
《凡人歌》里男女主角一家住的是只有一个洗手间的房子(早上起床爸爸还得跟女儿抢厕所),但女主角买的大衣4500元一件,夫妻俩吵架的过程中女主角说家里其他人买的东西比她买的还多、买的还贵……那我觉得,这家人的理财和消费观念有点问题啊。
《凡人歌》里男女主角的家庭年收入才四五十万,还得还房贷,然后就去买五十万的车、请个月薪八千的保姆,女主角还不上班,还生二胎。
一般的普通中产家庭,真不舍得这么花。一旦遭遇任何一点意外,直接被按在地上摩擦。感觉现在的电视剧,在财务方面完全悬浮于现实生活,纯粹为了跟普通人共情而强行设计戏剧冲突。
现实生活中,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见到的花钱花得特别猛、快超出家庭支付能力的,只有三种情况:
第一、为人非常自私,只顾自己享受,不管家人死活的……他们见到钱跟见到毒品一样,直接生扑上去,过了今天就不想明天。
第二、有多个兄弟姐妹的“伪富二代”(家里有点钱但不多)……自己不先把父母的钱嚯嚯了,就担心落到兄弟姐妹手里。
第三、有钱男人的小三,或者与男人的关系比较复杂、靠男人的供养生存的……对她们来说,男人的钱就在那里,你不花就是别人花了。只有自己花出去的,才能算自己的。省下来的,可能就成了别人的。那她们就没有省钱的动力,只有花钱的动力。
以上三种情况的共同点都是:自己不挣钱。
但凡自己挣过钱,知道每一笔钱都是怎么赚来的人,对钱的敬畏心是很强的。他们信奉的是:好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一分都不愿意浪费。
第五、在通胀压力或是阶层下滑的压力下,各种瞎投资。
赚钱是靠能力也靠运气的,但守财主要靠认知。
人很难守住自己认知之外的财富。
平时可能你省吃俭用,但一遇到所谓的赚钱机会就立马倾囊去博。
结果呢?赚钱速度如积雪,亏钱速度如雪崩。辛辛苦苦三十年,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产其实是很脆弱的,因为本质上它只是收入高一点、债务多一点、会超前消费的无产阶级。
一旦经济遇冷、遭遇裁员或楼市、股市崩盘,或是只需要经历一点人生意外或变故,就损失惨重,阶层直线下滑。
中产绝大多数没有好的家底,也没有资产性收入兜底,人生容错率特别低,基本上就是作为“干电池”而存在。、
从20岁到40岁,你的电量比较充沛,但过了某个年岁,别人处置你都嫌弃你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运气好点的,在电量耗尽之前你赶紧扒拉一笔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软垫子”,攒到一笔养老钱。运气差点的,遭遇夫妻双双失业、家人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状况,你会一夜返贫。
中产破产三件套,说的是:房贷近千万、配偶不上班、俩娃上国际。
可说实话,我觉得需要贷款千万才买房的家庭,根本不具备“配偶不上班,俩娃上国际学校”的条件,但还是模仿富人过上这种自己够不上的高配生活。
这只是中产对富人的拙劣模仿啊……而如你所知,中产跟富人相差很远,中产只是收入高一点的穷人,不掌握社会的生产资料,手里也没有镰刀。
我之前刷到一个短视频,说的是一个房产中介,掏出两三百万(1.5成首付),买了1700万的房子,贷款1400万……这么高的杠杠,又没有稳健、持续的收入,我都要被他的操作吓死了。
这轮经济下行,也给广大中产一个巨大的教训:经济有盛夏,也有寒冬。松鼠都知道要为冬天的到来储蓄足够的“秋膘”和“粮食”。
“花出去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观念,也该改改了。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云南人可爱吃野生菌了,但野生菌真的好贵啊,空运到广州来,有些品种要两三百一斤。所以,平时我们吃油炸菌子解馋。
这款云南美味山珍菌(鸡枞 / 牛肝 / 松茸),开罐即食,也可佐餐、配料或制成其他菜肴。
【牛肝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口感滑稽、食味香辣可口。
【松茸菌】:白嫩肥硕、色泽鲜美、松茸鲜香爽口、菌肉劲道。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菌香浓郁、油香四溢。
把新鲜的野生菌采摘下来、洗切好,加入本地的花椒、辣椒、盐巴提味,文火慢炸,逼出水分,再把菌子的鲜香完全封进油里,很解馋。除了必要的调味料之外,完全0添加:无防腐剂、无香精味精、无食品添加剂。
开盖就菌香扑鼻,拌面的时候取一点,平平无奇的面条霎时间变得喷香无比。三款菌子的风味口感鲜味不一样,没有一个离乡的云南人能够拒绝这个,外省人也一样。
喜欢吃辣的朋友,这几款没有一款会让你失望。不是辣口辣心的那种辣,是小孩子都能接受的香辣。
若有售后问题,请加下方Vx联系客服、直接给客服留言(为方便查单加微信时请主动附加收件人手机号),扫码可加!
客服微信:nabian776699
客服有时候很忙,请耐心等待回复,有问题都会解决好的
ps:文中所呈现的所有图文信息和售后服务由品牌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