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学校 让孩子更亲近土地

「野菜学校」将是一所没有围墙、简报和分数的学校。(贝壳放大公司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现年65岁的退休校长陈木城与陈清枝,透过网路集资300多万元,5月在宜兰三星乡成立「野菜学校」,之后将筹备2年,发展成「阶段性实验教育学校」,让各地小学生在三到六年级时,可有1到2年到野菜学校就读,变成「土鸡」(指健康、有活力),更亲近土地。

陈木城与陈清枝是台北师专的同学,他们是国内体制外教育的先驱,1984年催生宜兰森林小学、2001年催生宜兰人文国中小学,今年又共同创办「野菜学校」,不过就在学校起步时,陈清枝因为身体因素,暂时退出建置计划。

陈木城说,台湾体制内学校虽然不断在进步,但难让所有人满意,因为现行教育方式,无法让每个孩子发展成「自己想要的人」。实验教育学校的出现,让学生及家长有更多教育选择题,以找到适合的学校就读。

为何创办「野菜学校」?陈木城说,台湾人口有3%是农夫,却养活97%的人,他们很了不起。但不管是老师或教科书对于农夫的认知,还停留在「当农人很苦,是流汗工作」印象,野菜学校要打破此看法,引导学生借由传统智慧、生物科技及数位科技,重新认识农业。

陈木城表示,野菜除了富含营养价值,也乘载着来自闽南、客家、原住民等多族群过往共同的记忆,但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外来种改良的青菜增多,而原本随处可见、平易近入的野菜,成为被大众忽视的杂草。「野菜学校」会带领小朋友烹饪采集来的野菜,除了品尝特殊风味,也体会野菜背后累积的生活智慧。

陈木城指出,野菜学校目前是让学生及一般民众来体验生态教育、自然农法等,后续他们将筹备2年,发展成「阶段性实验教育学校」,让各地小学生在三到六年级时,可有1到2年到野菜学校就读,之后他们再回到原来学校去,视野一定不一样。「野菜学校」初期每年仅会收30个学生,每人每年收费约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