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学校让孩童实际体验 在亲子互动中萌芽「生活美学」

只要有艺术之眼,即可看见生活的美,也能在生活中创造出美。而如此与众不同的眼光如何培养?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7年开始推动「美学教育扎根计划」,年年以儿童为主角,在不同面向上植下美学种子,去年从美术馆概念延伸教育想像,而今年,文化局委托沃沃美学规划,将生活美学实践的目光聚焦于亲子之间,在龙山文创基地设立了「小美学校」。

微美展:实际体验,感受美在发生沃沃美学团队在计划前探访了基地周遭国小,透过邻近学校了解在地需求后认为,对国小以下幼童而言,父母也是重要的美学资源引入者,于是他们带来了让亲子都能一起参与的常设展「微美展─从生活开始」,以及多达90场次工作坊夏令营等市民活动,让美学不囿限于师生之间的单向教学,而是让社会大众都能一起在「小美学校」这个情境体验式的基地空间里,实际感受美学正在身边发生。

常设展「微美展─从生活开始」以开发五感为主,分有结构构造、材质质感、形体形状色彩色光数位动漫五大展区。在展间门口,即可看见探索结构的展区「自造家Maker」。该区台面上放有一般民众熟悉的各式零件材料,立墙则插上一排排木栓,似乎两者间当有某种关联。

美学幼苗,在亲子互动中萌芽相较于大人对展区展现的迟疑与审慎研究,孩子的动作直观快速,一进到该展区,即能直觉前往挑选台面上的物品,并且毫不犹豫地放置到木栓上。而小小幼童搆不着台面物品,一旁的父母则会自动补位,默默拾起物件,让孩子一个一个地接过那些富含文化或教育意涵的日常结构物,在墙面上组合出自己的创作。当家庭成员协力完成作品,即是该展的初衷──美学在家庭观众中开始养成。

当孩子认真、有主见地将物件挂上木栓,甚至有些幼童由于太小,仅只能简单重复将木栓拔抽取起再插回,对他们自身或大人而言,「每一步都是一场壮举。」现场的工作人员这么补充,「孩子会在大人的掌声中获得鼓舞,并且玩得更加起劲。」在如此的双向交流中,家长能更熟悉孩子的内在世界,而孩子的美学幼苗也就此受到滋润。揉合普世美学与在地元素形塑孩童的独特自信由于小美学校诞生在饶富在地色彩的龙山寺,于是展览不仅设计让不同文化背景家庭都能自然融入的普世美学体验,也结合了在地元素。例如在数位动漫区,团队不仅设计大朋友小朋友都喜爱的动物着色,更让参与者精心创作出的缤纷动物,现身在以龙山寺前埕为背景的投影幕中,甚至会在整点来场集体报时秀,既新鲜又有趣。

数位动漫区颇受欢迎,涂鸦绘画及呈现效果吸引许多孩子的注意,然而,在这美学体验俱全的展览中能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有一个爷爷带着孙子看展 ,爷爷想让孩子去热门的绘画区,然而,小男孩却对该区兴致缺缺,反倒在色光的玻璃贴创作,以及形状制造所等区流连忘返。

人们在场域中选择如何停留,如何略过,都能展现每个人的独特面貌,或许,也是开启其美感之门的关键线索所在。我们可以从这样的学习经验去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位爷爷带来的孙子后来仰头问道:「龙山寺这里只有这个游乐园吗?」孩子们在游戏似的体验中获得的满足,即能逐步建构产生自信,进而形塑美学经验的自我实现。

多角课程迸发,全民探索美学进行式在常设展之外,小美学校规划了五系列课程,除了让艺术家带领孩童探索艺术的「艺术家小美」、让亲子共同参与的系统美学教育课程「大美小美一起来」、与邻近学校合作校外教学的「小美交换生」、不怕孩子放假没地方去的雕塑/建筑美感夏令营「小美放暑假」,更有不分年龄、针对邻里举办的「小美好厝边」,让对在地城市景观文化有兴趣的人都能参与。

「小美好厝边」艺术课程结合社区文化,不同领域总能在接触时碰撞出美好火花。比方青草拓印老师设计教案时,一一拜访青草巷里历史悠久的店家,在说明来意后,即有热情店家表示「这些草你们都拿去,要怎么玩都可以」,让老师收集了二十余种药材回去做实验,最终为参与者打造了满富趣味特色的创作课。

艋舺渊源流长的地域文化风情,在民众与当地社区亲密交流下,让人们不仅走进万华历史,还能体验美学在当代元素的挹注后,展现出新时代的多元样貌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态度

买艺术、玩设计、听课程,成为<疯设计会员>,美学素养立刻Level Up!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加入<line好友>,带您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