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体验鲜明常民生活 逛生猛不夜城油麻地

雷生春建筑特色是拥有贯通宽阔的临街外廊,被称为足以让马匹经过的「走马骑楼」。(图/商业周刊/摄影陈平卿

文/柯晓翔香港油麻地,从白天走逛到黑夜,霓虹灯、有格调的老建筑、充满草根生命力的庙街夜市、沾染老香港情怀,等于我心中的油麻地。

「在油麻地,你可以找到过往古老的风格。」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兼收藏家郑宝鸿对我说。1861年,英国人占领九龙后,以柯士甸道(Austin Road)为界线,外国人居住于尖沙咀,而华人则迁往油麻地。人口密度高,油麻地出现街市、公众广场,产生独特的草根常民生活方式——说书、算命与唱粤剧。这里热闹、杂乱鲜明,不分昼夜。

和郑宝鸿碰面,约在1950年开设的美都餐室,从这儿展开香港历史小旅行,再适合不过。美都餐室够老派,绿色铁窗镶着黄、蓝色玻璃,墙壁铺着马赛克磁砖,数10年来维持一贯装潢

凝结时光的老派景点

焗烤排骨饭装盛在钢制餐盘,白色咖啡杯是50年代常见的杯子,杯壁极厚,还印着色彩鲜艳的荷兰牛乳广告。在快速变动的香港,时光在美都餐室仿佛凝结了。最绝的是,付帐时发现店家用的是几10年前的旧式收银机,果然老派到底。

郑宝鸿领着我们,走逛九龙古老建筑。一座全白四层高的唐楼「雷生春」,反映战前香港华人的居住环境。雷生春1931年落成,由九龙巴士创办人之一雷亮所建。曾是跌打药店,上层为住所,现在是中医诊所,一楼免费对外开放,欢迎旅客喝杯凉茶

生龙活虎的百年市场

接着来到香港二级历史建筑、称为「油麻地果栏」(编按:水果市场)的九龙水果批发市场。1913年,这里已出现交易,如今逾百间生果批发商聚集,每天凌晨4时至6时是果栏最活跃时间,竞投人声鼎沸。到访时是平日午后,许多油麻地居民仍涌向零售摊贩,此地生气蓬勃。

从招牌的书法字体、果栏的建筑风格,一窥草根美学。招牌「福和果菜栏」的字迹已不复清楚,但隐约可见中华民国徽号。「一楼是店面,二楼是住家。以前没零售事业时,居民还会在一楼搓麻将。」郑宝鸿解释。墙壁已斑驳,但人情未消散。

距离油麻地果栏不远处,1930年落成的油麻地戏院,也很有看头。这是香港市区唯一一座战前戏院建筑,曾是附近居民和码头工人消磨时光的去处。我们溜进戏院,找到老照片。照片中,戏院张贴的电影海报是1983年上档的贺岁片《最佳拍档大显神通》,一袭黑衣许冠杰麦嘉并肩握拳,得意的笑。据说戏院一度落没,1990年代曾上映三级片。直到翻修后,保留正门入口支柱、中式斜屋顶与舞台拱门,2012年起,成为粤剧新秀和剧团演出、排练的场所。从看戏到唱戏,面积不大的油麻地戏院,搭建了一方常民艺术天地。

庶民百态的庙街夜市

我最喜欢的是,油麻地的夜晚。越夜,越热闹。天后庙前的榕树下,居民逐渐聚集,昔日是说书,现在说书少了,多是下棋聊天的人。算命小棚子围在天后庙四周,走三五步就有一座,从紫微斗数,一路算到面相命理。对人生有困惑的人们,请来到油麻地。

穿进红色牌坊,上百个摊子挤满街市庙街。这不单只是夜市,也是「平民夜总会」。素人歌手即兴演出,或唱广东歌,或唱西方流行曲,还有棋手摆摊竞技。经过一旁麻将馆「胜利麻雀耍乐」,闪着缤纷霓虹灯,把各国领导人变成夸张的墙上涂鸦,我却丝毫不感到违和。油麻地,就是这么一座生生不息的不夜城。

※本文刊登于《商业周刊》1636期,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小七无人店计划喊卡》高科技为何敌不过传统店员?看超商龙头统一用千万成本换来的3个体悟单亲妈妈当全职教授,付不出托儿费用...美国中产被压榨的残酷现实,给台湾的警惕松懈一秒都不行!上机不睡觉、不素颜,连空姐都认证的专业...从木村拓哉身上,学成功关键心法拿出80万帮好友度难关,最后却赔上自己婚礼...精神科医师:被借钱,绝不可以心软5星期少10公斤!告别十年胖子生涯,医药记者王瑞玲:学会3件事,体脂从33%降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