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宝贝/戒除宝贝依恋物品的好方法

图、文/妈咪宝贝

永远长不大的小习惯?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孩子却老是离不开手中看似残破不堪的娃娃,或是没有安抚毛巾在身边,孩子就不肯睡觉吗?宝贝依恋物品的行为相当常见,知名卡通「Snoopy And His Friend」当中,就有一名小男孩Linus总是一边吸着手指,身后还拖着一条蓝色毛毯。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临床心理洪梅祯提到,卡通剧情中,小男孩随身携带的蓝色毛毯,在英语中称为「Security Blanket」,也就是「安全毛毯」。

Why?宝宝恋物知多少造成孩子对物品产生依恋性的原因有许多,发生的高峰期约于6个月至3岁左右。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与依赖物品有着密不可分的神奇关联,例如:6个月大的宝宝,正在积极探索他所生活世界,宝宝与外界互动增加,情绪表现也变得更多,除了能与成人进行简单的游戏,也会显露出开心、难过等情绪,或是发展出对特定的人微笑、发出声音等行为,此时成人接收到孩子讯息后的反应,将大大影响着宝宝日后其它行为表现。

检视心理特征刚出生的宝寳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大约5、6个月之后,宝宝基于摸索出来的经验,开始能够辨认不熟悉的环境,并对特定人、事、物产生熟悉感,例如:孩子开始认得主要照顾者的特征,当妈妈出现时,孩子露出快乐笑颜;当与妈妈分离,孩子可能会哭泣,或是表现出渴望被拥抱的模样。洪梅祯心理师指出:「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此时期开始建立依附关系。」由于宝宝的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尚未具备物体恒存概念,洪心理师进一步说明:「在宝宝的世界中,如果妈咪消失在眼前,他们会视为永远的消失,而不像大一点的孩子能够理解『妈咪只是出门去买东西,买完就会回家。』因此,我们很常看到此阶段的宝宝一旦与照顾者分离,情绪反应会表现得相当激烈。」

无法接纳父母关注降低当宝宝越来越能适应周遭环境,同时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步调也会开始变得一致,亲子间渐渐具备特殊默契,例如:孩子已能习惯固定的哺喂及睡眠时间、爸比妈咪初为人母的焦虑感也不再那么强烈,父母开始知道孩子的需求为何,对于需要更换尿布、哺乳等养育事项逐渐上手。然而,亲子间互动方式已具备一定程度熟悉,当孩子哭泣时,家长并不会像对待新生儿般,如此即刻给予关注,洪梅祯心理师提到:「许多家长在孩子渐渐长大后,提供的关注强度及立即性都会减弱,一方面代表父母可能已经很熟悉自己的孩子,举例来说,当宝宝尿布湿了而哇哇大哭、门口有人按电铃,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家长可能会选择先去应门,而非即时安抚宝宝。」面对家长态度的转变,孩子不见得有足够的能力去接纳或理解,毕竟在他们刚出生时,只要一哭,新手父母就会手忙脚乱的立刻冲向婴儿床边,现在却无法马上获得关注,可能因此产生「妈妈为什么不先来抱抱我?」、「妈妈不能马上来帮忙?」等矛盾的疑惑。

陪伴自己,创造安全感原本无时无刻照顾在身边小心呵护自己的照顾者突然转变态度,宝宝只好开始练习照顾自己,他们会借由吸吮手指、奶嘴、拉着被子一角等方式达到安抚的效果,当照顾者不在身边时,孩子会借由上述行为练习,等待照顾者再次出现。洪梅祯心理师强调:「每次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对宝宝来说都是一次强烈的经验,在不同状况下的分离,也会促使宝宝出现其它不同的情绪,例如:带着喜悦、满足的道别,抑或偶尔感到生气、嫉妒、焦虑、担忧。」在一次又一下经历后,宝宝会思考哪些事物能取代主要照顾者提供安慰?此时,经常陪伴在侧的毯子玩具、奶嘴,甚至是手指头,便成为宝宝安全感的来源。

宝宝恋物正常吗?宝宝的恋物行为,不等于会引起性冲动、兴奋的恋物癖,也不同于自闭症儿童特别沉溺专注于某样物品的行为。其实即便是成人,也会有特别喜欢某物、搜集物品的行为,举例来说,有些大人出门旅行时,也会习惯带着一个小玩偶或是习惯使用的枕头等,比较像是一种陪伴的概念。同样的,小小孩依赖臭被被、玩具车的行为,也是类似的状况,寳寳时期的恋物,被视为一种自然的发展过程

寳寳时期的恋物,被视为自然的发展过程。

3状况,告别宝宝依恋行为尽管婴幼儿时期的恋物行为并无大碍,但许多家长仍担心孩子过度依恋物品,例如:即使只是前往诊所施打预防针,宝宝仍坚持要携带平时睡觉用的小毯子;或是外出旅行时,因为忘了将心爱的玩具带出门,便整路都哭闹不停。为了和缓孩子对特定物品的坚持,以下3大状况题,协助父母以正确方式,陪伴孩子走过不安全感作祟的情绪难关。

状况1:宝宝吸吮手指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吃手的现象,当孩子总习惯把手指放进口中,父母首先应评估孩子是否处于口腔期?洪梅祯心理师说明,常见3、4个月左右的宝宝有吸吮手指行为,此时宝宝正在学习探索自己的身体与感觉,并努力于肌肉的控制,对他们而言,身体的各个部位,包含手指等,皆为他们玩耍的一项媒介。因此,当父母看见孩子将手指头放进嘴里,通常不必太忧心,可视为一种正常的身心发展历程,一般正常发展状况下的宝宝会随着年纪渐长,吸吮手指的行为也会自然消失。

check!戒除方法若孩子2~3岁以后仍有吃手的习惯,家长可以先行观察孩子出现此行为的时机,例如:发现宝宝紧张、害怕时会不自觉吸吮手指,可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鼓励他们以口语表达感觉,并提醒孩子手指头有细菌,把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等方式。

状况2:奶嘴不离口4个月大的宝宝吞咽发展慢慢进步,吸吮反射会随着脑部发展而逐渐减少,过去孩子对奶嘴的需求,可能是基于需要被喂饱的生理性需求。但当开始接触副食品后,奶嘴的作用则较偏向安抚性及满足口欲。有些家长担心宝宝经常使用奶嘴会造成口腔发展异常,其实除非是过度使用奶嘴,否则对牙床及牙齿的不良影响相当少见。至于孩子应该戒除奶嘴的时机因人而异,洪梅祯心理师建议,1岁半以后可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进行戒除奶嘴的任务。

check!戒除方法坊间许多人流传,可于奶嘴上涂抹辣椒或黄莲等方式,让孩子难以忍受刺激性的味道,而放弃吸吮奶嘴,洪梅祯心理师认为这样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家长应先观察孩子之所以离不开奶嘴的原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而爸比妈咪可尝试的戒除奶嘴方式有许多,包括积极引导孩子使用吸管、转移注意力,或是理性与孩子沟通,告诉他们:「奶嘴是小baby在使用的,你已经长大了,要试着跟奶嘴说再见。」

状况3:依恋特定娃娃、毛毯学龄前幼儿若随身携带喜爱的玩偶或毛毯,看似相当可爱、讨人心疼的一项举动。然而,当孩子开始进入学校,家长才发现宝贝竟会将依恋的物品偷偷藏匿在书包中,无论是上课、吃点心、午睡时,皆坚持不与心爱的物品分开。洪梅祯心理师提醒:「虽然一般的恋物情节无伤大雅,但若恋物行为影响到宝宝的生活,甚至干扰孩子的人际发展,此时父母便应立场坚定,替孩子戒除恋物行为。」

check!戒除方法单一专注物品容易引发孩子的依恋行为,因此,提早预防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准备动作。为了减少宝宝日后特别依赖某样物品,家长可预先轮流替代小被子或陪伴睡觉的玩偶,若孩子已略出现依恋行为,爸比妈咪则可采取延宕满足的做法,延长孩子对物品的需求满足时间,例如:孩子睡前要求妈妈帮忙拿取玩偶,妈妈可回答:「可是娃娃说他今天想要自己睡觉」、「等你眼睛闭闭、乖乖躺好,妈咪才去拿」,借此让孩子渐渐适应没有依恋物品时时陪伴在身边的状况。

家长态度有助宝宝长大大部分的宝宝在面临主要照顾者离开时都会哭泣,对他们而言,依恋物品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父母同等重要,因此,当必须与特定物品拉开距离时,孩子难免会感受到情绪矛盾。每个需要消化这些感觉的时间不同,有些孩子容易被安抚,有些则可闹上好几个小时,此时,父母的介入与引导对他们来说是提振精神的定心丸。

提供高品质陪伴陪伴的品质并非由时间长短来定夺,许多家长在孩子身边,却埋头进行自己的工作、滑手机等,忽略孩子需要与照顾者互动,借由照顾者理解、接纳寳寳的情绪,寳寳才能够明白「有人懂我的感受与需求,我不是孤单一个人」。

拓展其他兴趣游戏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生活经验,透过游戏过程,孩子获得观察、学习、了解自己与他人的经验,进而提升建构这个世界的能力。游戏活动除了能让孩子尝试接受新经验、转移对依恋物品的注意力,过程,更提供练习处理挫折、情绪的机会,洪梅祯心理师提到,躲猫猫(peekaboo)就是很好练习分离的游戏经验,若对象为年纪较小的宝宝,家长可能只是躲在枕头后面,时不时露出脸来逗宝宝笑,等到孩子大一点,爸比妈咪可试着进行更进阶的躲猫猫,例如:躲到门后面,让小小孩将「分离」的焦虑感降低。

保持正向态度不取笑、不处罚、不剥夺,是父母协助孩子摆脱恋物情节的重要指标,有些家长会对孩子投以刺激性语言,譬如:胆小鬼、好丢脸等讽刺词语,洪梅祯心理师表示:「练习向自己依赖的物品说再见需要时间,也需要练习,父母应理解宝宝恋物是一个正常的发展历程、孩子迈向独立的必然阶段。」了解孩子恋物的原因,保持支持的正向态度,才能协助孩子的发展经验变得美好

让宝宝有足够时间长大大约从6个月大左右,宝宝会与照顾自己的父母、奶奶、保母等人建立深厚关系,当彼此分离时,会产生情绪反应,其实宝宝的抗拒,代表他视照顾者为重要角色,父母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分离焦虑只是反映出情绪表达及信任发展历程。若成人能够事前向宝宝预告即将来临的分离,以及何时再见,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忍受分离带来的情绪,同时也让宝宝学到,爸爸、妈妈一定会再出现。

洪心理师提醒:「好的分离经验可以协助宝宝建立优质依附关系,尽管建立信赖感和安全感需要一些时间,过程中孩子会面临情绪与挫折感,父母应学习接受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瓶颈。」或许有一天,您会突然发现,咦!寳寳怎么不再吸奶嘴?怎么不需要被被?给予孩子适度成长空间,有助于让他们充满信心的迈向另一个发展阶段。

不取笑、不处罚、不剥夺,是父母协助孩子摆脱恋物情节的重要指标。

采访撰文/许家宁咨询/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临床心理师洪梅祯摄影潘朵拉专业儿童摄影

洪梅祯学历: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所硕士经历:澎湖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约临床心理师、桃园县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兼任临床心理师、培灵关西医院临床心理师现职: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临床心理师专长:早期疗育亲职咨询、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衡鉴与治疗

*更多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2015年09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妈咪宝贝】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