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宝贝】 宝宝吃海鲜易过敏?!

海鲜属于豆鱼肉蛋类的一种,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等,不仅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更能促进身体器官发展。对婴幼儿来说,大约8个月开始便可以逐步摄取鱼肉类,待年纪稍长再吃虾蟹类与贝类,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发育,同时提升孩子食物的接受度,降低对海鲜的过敏

海鲜≠过敏,聪明挑选不少家长认为海鲜容易诱发过敏,但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发现,若从小就摄取海鲜类食物的宝宝长大后反而对海鲜的接受度较高,且不易有过敏症状。成大医院营养师徐玮婷表示,海鲜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从妈咪怀孕时便可食用豆鱼肉蛋类,给予胎儿足够的营养,待宝宝出生后,妈咪亦应适当摄取海鲜类,增加母乳营养,若是喝配方奶的婴儿,则可选择强化添加EPA与DHA的配方奶。待宝宝8个月大左右,可开始接受蛋白质副食品的阶段,应按照卫生福利部公布的每日饮食指南的豆鱼肉蛋类建议摄取量适当食用,也就是8~9个月大的宝宝每日摄取量是0.5~1份、10~12个月的宝宝为1~1.5份、1岁~3岁的幼儿则为2~3份,如此才能让宝宝健康长大。

鱼类鱼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Omega-3脂肪酸(DHA、EPA)及其他必须脂肪酸,其中的蛋白质用以组成身体细胞与促进器官发育, DHA、EPA则可促进大脑发育及视网膜发育。通常鱼类可分为海水鱼淡水鱼,海水鱼的DHA、EPA含量高、鱼刺少,处理起来简单又方便,但因生物累积作用,易受重金属污染,必须注意摄取量与食用频率;淡水鱼由于体型小,重金属累积含量较低,肉质亦细嫩,但容易受到寄生虫污染,两者各具营养特色,建议妈咪准备宝宝的副食品时,交替食用淡水鱼与海水鱼,以获得足够营养,降低污染影响

海水鱼VS.淡水鱼

鱼种

比较

海水鱼

淡水鱼

外型

体型大

体型小,约巴掌大

常见鱼种

鲨鱼旗鱼、鲑鱼、鲈鱼等

吴郭鱼、鳗鱼等

选购&料理要点妈咪选购鱼类时,除了要按压肉质检视有无饱满、弹性之外,还要注意眼珠是否明亮清澈、表皮完整等,更应了解产地来源与新鲜度,避免购买添加化学成分的鱼。鱼买回家后第一步必须先放血,将内脏与肠泥处理掉,彻底清除鱼鳞并洗净、去除腥味。烹煮方式则包括煎、炒、烤、清蒸等,但需注意的是将鱼完全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不熟,不然吃进细菌或寄生虫会引起过敏或中毒

食用时机婴幼儿大约从8个月开始,便可以逐步摄取鱼肉。此时婴儿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妈咪在料理食物时,应将鱼刺挑干净,并且剁碎或磨成泥,方便宝宝食用。不过,针对部分消化能力发展较慢的孩子,妈咪先让宝宝尝试白色的鱼肉,因脂肪含量低,较易吸收;反之,红色鱼肉的脂肪含量较高,有些宝宝容易消化不良,待宝宝消化功能较成熟时再尝试。

另外,不少家长认为鱼汤的精华都在汤里,只喂食鱼汤,徐玮婷营养师说明,其实不少的蛋白质与脂肪酸等营养都在鱼肉,建议妈咪应连鱼肉一起喂食才能补充足够营养。

虾蟹类虾蟹类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A、钙等矿物质,可以促进器官发育与强化骨骼及牙齿的功能,其中虾蟹体内含有虾红素,虾红素属于脂溶性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细胞膜与DNA,帮助脑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发展,更能对抗发炎与促进益生菌生长

选购&料理要点虾蟹类大多属于近海养殖,较不易产生污染问题,但购买时仍需注意有无异味,虾子应选择虾壳清澈透明、头壳与身体没有分离或脱落、身体呈弯曲状;螃蟹则应选择结实厚重、身体完整,以草绳捆绑住的活蟹为佳。料理虾、蟹时必须洗净、去除肠泥,并且完全煮熟,尽快食用完毕或放入冷冻储存,避免孳生细菌。

食用时机虾蟹类的肉质较具有弹性,食用时需考量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先提供肉质较软的鱼肉后看宝宝的吸收程度,再决定是否尝试吃虾蟹类,刚开始给予虾蟹类副食品时,宜先剁碎或磨成泥,方便宝宝咀嚼和吸收。

贝类贝类含有维生素B群、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是维持身体生理机能的重要元素,可以维持体液酸碱质平衡、调节渗透压,促进神经传导,若过度缺乏将引起代谢、生长等问题。

选购&料理要点贝类相当容易受到重金属的污染,购买时除了注意味道、外观完整性之外,亦应询问产地来源,选择新鲜活贝类。此外,由于贝类容易带沙,料理前先泡在盐水里,亦可加一些醋,让牠将沙吐干净,若没有要立即食用,应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于两天内食用完毕。烹煮时,拿出适当的分量进行料理即可,避免一次全部烹煮完毕,再放入冰箱继续保存,如此反复冷藏、加热,容易使新鲜度下降,食物也会变质。

食用时机贝类同虾蟹类般,肉质较具弹性、不易咬碎,食用时需考量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建议宝宝尝试副食品后期时再进行,初期应先剁碎或磨成泥,制作成流质副食品,方便宝宝咀嚼和吸收。

吃海鲜4大疑问针对海鲜类的食物,不少家长担心宝宝吃了容易诱发过敏,或是担心重金属与胆固醇含量过高,吃多容易增加身体负担,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等,以下为常见的问题为您做说明。

1吃鱼容易变聪明?由于鱼类富含DHA与EPA,适量的摄取确实可以帮助脑力与智力发展,常吃鱼的孩子身体也较健康。研究上更曾做过一项实验发现,获得足够DHA、EPA的孩童,记忆力、精神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好,但这些能力与未来的成就未必有正相关,孩童未来的发展除了饮食,还需依据接受的教育环境、成长等其他因素做判断。

2海鲜容易诱发过敏?根据研究显示,海鲜确实是容易引发过敏食物之一,但部分食物只要经过烹煮,便能降低过敏情形,加上人体本身具有自然代谢的能力,可以将毒素排掉,无须过度担心。若担心宝宝吃了海鲜会过敏,反而不让孩子尝试,不仅使宝宝成长过程中缺乏DHA、EPA等营养素,也可能造成宝宝长大后无法接受海鲜类食物,因此,建议调整给予副食品的顺序,例如:先给予白色鱼肉等单纯食物,之后再喂食红色鱼肉或贝类等复杂食物,观察其接受程度,以及皮肤是否出现红疹或搔痒等情形。此外,也可适时让宝宝补充益生菌,增加肠胃道好菌,提升免疫力。

不过,要注意的是引起过敏的原因相当多,包括尘𫞩、天气或环境等因素,若宝宝吃了海鲜导致皮肤出现泛红或起疹子,应先由医师评估,找出真正的过敏原,再决定是否继续摄取海鲜。

3海鲜重金属很多?鱼类大致可分为深海鱼与淡水鱼,其中深海鱼属于大型鱼,受到污染的机率比较高,也容易产生毒素累积,爸妈需掌控好摄取量与频率,交替食用深海鱼与淡水鱼,避免食用甲基汞含量高的深海鱼类,例如:鲨鱼、旗鱼、土魠鱼、马头鱼等,徐玮婷营养师指出,甲基汞中毒会导致食欲降低、影响触觉、听觉与视力,严重者更可能发生四肢麻痹和慢性疲劳。

4海鲜胆固醇都很高?针对海鲜常常被冠上高胆固醇的标签,事实上,要判断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是否过高及有无导致肥胖等心血管疾病,必须根据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食物的升胆固醇指数(CSI)做判断。研究发现,大多数海鲜类食物的升胆固醇指数都比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含量低,且营养成分也较多,属于低胆固醇的好食物;至于蟹黄、鱼卵、虾卵等胆固醇含量高的卵黄食物,则尽量避免食用,即可免除摄取过多胆固醇的风险。

此外,部分家长认为海鲜容易诱发过敏或胆固醇含量高,退而求其次给予宝宝补充鱼油或其他保健食品,但这些保健食品里的营养成分都偏高,容易不小心就摄取过量,因此,鼓励爸妈多给予宝宝摄取天然的原始食物,选择可信任的店家与产地,交替食用各种海鲜,并且挑对食用部位,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

升胆固醇指数(CSI)要判断食物对血胆固醇的影响,不可只看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而是要根据食物的升胆固醇指数。升胆固醇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ed fat Index)是指食物中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的指数,指数值越低表示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越低,反之,指数值越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就越高。

徐玮婷学历:中国医药大学生技制药暨食品科学院营养系、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现职:成大医院营养师

采访撰文/林静莉咨询/成大医院营养师徐玮婷模特儿/活泼弟弟彦廷摄影/2026儿童拍拍

*更多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2016年04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

*【妈咪宝贝】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