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宝贝/亲喂母乳状况多?!
善用技巧,哺乳之路好顺畅经过怀胎10个月的辛苦、生产阶段的疼痛折磨,在血汗交织的欣喜中见到心爱的小宝贝,也激起妈咪更大的母爱,愿尽最大努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对宝宝来说,母奶是最佳的食物,也让产后的妈咪还来不及好好休息,只要宝宝一哭,便忍着伤口疼痛随时喂奶。不过,许多妈咪的哺乳之路并不顺畅,当奶量不足或乳房肿胀等问题接踵而来,令妈咪不禁大叹哺乳比生产还辛苦……。
根据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博仁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毛心洁的临床经验指出:「哺乳妈咪最常询问多为『担心奶量不足』、『乳头破皮』,以及『乳房肿胀』等状况。」单就担心奶量不足而言,多数妈咪的奶量其实足够,只是不了解孩子食量而以为奶量少,再加上认为奶水应充沛到连冰箱都放不下的错误认知,因此觉得奶量不足,实际上最重要是「供需平衡」。
至于「乳头破皮」好发于新手妈妈,主要是哺乳姿势不良,造成宝宝使用错误方法含乳,导致乳头受伤。而「乳房肿胀」或「乳腺阻塞」也很常见,多为母乳供过于求,妈咪又未按时移出乳汁而造成阻塞、肿胀情况。
用对方法,改善妈咪哺乳困扰针对妈咪进行哺乳时常遇到的困扰和疑问,毛心洁主任整理下列几点,并详细解析如何预防与改善这些状况,让哺乳之路顺畅无阻。
担心奶量不足产后妈咪刚开始哺乳时,花费许久时间仅挤出一、两滴乳汁,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奶量够宝宝吃吗?毛心洁主任表示:「很多妈咪觉得挤出奶量不多,因而担心宝宝吃不饱,但奶量是否足够主要视孩子成长与排泄状况而定。」如果宝宝的尿尿与大便状况正常、体重也增加,代表孩子有吃饱。
若孩子的尿尿、大便次数偏少,体重增加很慢,表示他没吃饱,可能是奶水不足或吸吮效率不佳,亦即有吸吮却无移出奶水。毛主任说:「妈妈可自行检查,若哺喂母乳时,宝宝只吃一下或乳房没有变软,代表没有移出奶水,即无哺喂效果。」
改善小技巧依照宝宝需求哺乳:产后及早让宝宝吸乳,可促使妈妈身体制造奶水。另外,建议妈咪选择母婴同室,便于顺应宝宝需求约1~3小时进行哺乳、一天哺喂8~12次。其实乳汁是体液的一种,宝宝吸吮后,身体会再制造。尤其宝宝出生第一个月最重要,毛心洁主任表示:「新生儿第一个月的食量增加最快,根据统计,足月宝宝与6个月大孩子的食量差距不大。」因此,若妈妈担心奶水不足,建议不妨让宝宝「无限畅饮」,依宝宝需求哺乳、移出奶水,刺激身体制造。
安稳、舒服的哺乳姿势:准备哺乳时,妈妈应舒服的坐稳,抱着宝宝贴近乳房、让宝宝含乳后,再摆放支撑的辅具,像枕头、棉被、哺乳枕等。至于哺乳姿势,坐着哺乳可使用摇篮式;躺着哺乳则可使用生物哺育法或躺喂法,以妈妈感到轻松、方便为主。毛主任补充:「哺乳姿势包括橄榄球式、摇篮式、躺喂法或将宝宝头下脚上颠倒等,无论何种姿势,最重要是哺乳时妈妈觉得舒服,背部有支撑,腿、手、背、腰是放松的。」哺乳秘诀是「肚子贴肚子、鼻头对乳头」,即宝宝肚子贴着妈妈肚子、宝宝鼻头对着妈妈乳头,此时,孩子会发挥本能,主动舔乳房、含住整个乳晕。不过,由于妈妈身体负担孩子的重量,可利用一些辅具,例如:采取摇篮式用手抱宝宝哺乳,利用哺乳枕将手撑住;利用躺喂法时,将孩子贴近自己,可在宝宝背后放个小枕头,让他维持固定姿势,也能使妈妈不用出力。至于使用橄榄球式,优点为剖腹生产初期可避免压到伤口;或乳房外侧有硬块时,让宝宝以橄榄球式吸吮有助于消除硬块。当宝宝1~2个月大后,身体长度增加,造成哺乳空间变小,反而没那么顺手,毛主任说:「此时妈妈必须依宝宝的成长来改变哺乳姿势。」
摄取泌乳食物:多摄取汤水或助于泌乳的食物,确实能增加奶量,但毛心洁主任提醒:「最重要是妈妈心情放松、频繁哺乳,再搭配发奶食物,才能有效增加奶量。」否则即便食用发乳食物,但哺喂频率太低,身体没感受到泌乳需求,还是无法提升制造量。
哺乳完,要用吸乳器移出剩余乳汁吗?除非孩子尿尿、大便等排泄量不足或体重增加太慢,甚至减少,且需要补充配方奶,毛心洁主任表示:「建议亲喂完后,再移出剩余的奶水做补充。」如果亲喂时,孩子吸吮状态良好,大便、尿尿正常,体重也持续增加,毋须刻意再移出奶水,避免奶水量太大。若未适时移出,容易造成乳房肿胀。原则上,以孩子的食量来调控奶量。乳头破皮当宝宝吸吮方法错误或使用牙龈摩擦乳头,容易造成妈妈乳头破皮受伤,毛心洁主任指出:「此时,应先修正喂奶姿势、训练宝宝正确含乳。」另外,临床上也常见到妈妈使用吸乳器的方式不正确而造成乳头破皮,因此,使用吸乳器前应先确认方法。
改善小技巧训练宝宝正确含乳:错误的含乳姿势,像是宝宝只含住乳头,不但只吃到少量奶水,还容易造成乳头破皮,因此,必须训练宝宝正确含乳。首先,妈妈用手移动乳头、逗弄宝宝的嘴角,当宝宝张开嘴巴时,妈妈将宝宝的头部紧贴胸部,再让宝宝含住整个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且乳头要在宝宝的舌头上方。当宝宝正确含乳,吸吮时只会出现吞咽的声音而不会发出其它声音,妈妈就不会觉得乳头疼痛。
哺乳后在乳头涂抹一些乳汁、保持干燥:乳头破皮时,哺乳后可在乳头与乳晕部位涂抹一些乳汁,并保持伤口干燥。毛心洁主任表示:「乳头有伤口时,尽量别穿内衣或哺乳衣,让乳头维持干燥,伤口恢复得比较快。」根据临床经验,有些妈咪的乳头伤口复原较缓慢,多为穿着内衣或哺乳衣,使伤口处于潮湿环境。不过,乳头破皮会在1~2周内恢复,如果超过2周仍未改善,建议就医。
乳房肿胀乳房肿胀也是哺乳妈咪常见的困扰,主要是乳腺不通、涨奶,多因未按时哺乳或移出乳汁所致,严重可能引发乳腺炎。
改善小技巧移出乳汁:乳腺不通时,尽可能采取亲喂方式,宝宝是最强的吸乳器。如果无法亲喂,应利用手挤奶方式移出乳汁。毛心洁主任发现,不少妈咪习惯依赖吸乳器,但乳房阻塞时利用吸乳器不但不好挤奶,反而会让肿胀的乳房不舒服。
冷敷再温敷:如果乳房肿胀到无法挤奶,毛心洁主任建议:「先冷敷,亦可将高丽菜叶洗净、擦干,敷于肿胀部位,待乳房变得较软再试着挤奶,若仍不好操作,于挤奶前10~15分钟温敷,再从乳房末端环形按摩至前端,移出乳汁。」原则上,涨奶时尽量不要热敷,以免增加阻塞程度。
乳腺管阻塞或乳腺炎根据统计,约1/5哺乳妈妈产后半年曾发生乳腺炎,主因多为乳腺管阻塞或细菌感染,因此,当哺乳不顺利或乳头有伤口时,易引发乳腺炎。而出现的症状包括乳房出现硬块、乳房皮肤局部红肿与疼痛、全身疲惫或畏寒、发烧38.5℃以上等,若未及早处理,恐导致脓疡。另外,有些妈咪的乳房有局部硬块但没有发烧,是为乳腺管阻塞。
至于造成乳腺炎的原因,可能是奶水量多、喂奶频率低、挤奶次数不够,或母亲压力太大、过于疲累,甚至内衣太紧而压迫乳腺造成。另外,乳房外伤也会造成乳腺炎,最常见即是过度按摩。
改善小技巧尽快移出乳汁:无论乳腺管阻塞或乳腺炎,首先应尝试移出乳汁。毛主任提醒:「别因为怕痛而不敢挤奶,恐造成发炎更严重。」至于挤奶方式,如前述所提先冷敷再温敷,待胸部较软后轻柔按摩,以手挤奶方式移出乳汁。如果是乳腺管阻塞,尽可能采取亲喂,将宝宝的下巴对准硬块方向吸吮。
温柔移除乳头上的小白点:乳头上的小白点和乳腺管阻塞有关,代表小白点所管辖的乳腺管塞住。处理方式为将温水加几滴橄榄油或盐巴泡温水敷在乳头,5~10分钟后用纱布巾轻轻搓揉小白点,去除乳头上的角质层,最后让宝宝吸吮或以手挤奶方式排出乳汁。
红肿热痛,伴随发烧,尽快就医:当乳房出现红肿、热痛,且合并发烧等情况,尽快就医治疗,请医师开立适合哺乳的药物。
温馨提醒,让哺乳更顺畅决定喂奶时,首先要做功课、找伙伴、选支持哺乳的环境,发生任何问题可与哺乳伙伴讨论,或向母乳相关社团咨询。原则上,放松心情、乐观正面看待哺喂母乳这件事。另外,有人认为吃母奶的孩子比较黏人,毛心洁主任表示:「妈妈是宝宝最重要的依附对象,别怕宝宝黏,这也是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基础,千万别因而刻意减少亲喂频率。」以下几个注意事项提供给欲哺乳的妈咪作参考。
产前开始做功课若妈妈决定产后哺喂母乳,建议从产前开始了解哺乳相关知识,像是阅读孕妇手册、母婴相关杂志,也可上网阅读母乳协会等文章,毛心洁主任表示:「若等产后一边哺乳一边做功课,不仅辛苦,也很痛苦。」
寻找哺乳伙伴寻找正在哺乳的妈咪或母奶社团,哺乳时遇到问题或出现任何状况,可互相请教解决方法,同时也有倾诉的对象。
支持母奶的环境毛心洁主任指出:「妈妈可以选择母婴亲善的医院或支持母奶的月子中心。」若选择的医院或月子中心不支持哺乳,或强制将妈妈和宝宝隔离,都会降低哺乳意愿。
职业妈咪上班前两周开始存奶现代社会多为双薪家庭,许多妈咪产假结束后必须回到职场工作,也会开始预先帮小宝贝储存母奶,毛主任建议:「上班前两周开始存奶即可,每天多存50~100c.c.。」上班后,原则上是今天挤奶、明天让孩子吃,当妈妈回到家时尽量亲喂,上班则请照顾者瓶喂。
温柔对待乳房不少妈咪遇到乳房肿胀不适时,想尽办法用力按摩乳房,让自己痛苦不已。事实上,此举不仅无益于乳汁通畅,反而加重乳房疼痛,甚至造成乳房受伤。因此涨奶时,尽量让宝宝吸吮,若不方便,则先冷敷再温敷,边温柔按摩边以手挤奶方式移出乳汁。
感冒时到孩子的儿科诊所就医哺乳妈妈感冒,建议前往孩子看诊的儿科诊所就医。毛主任说:「通常孩子吃的药,妈妈也能吃,不用太过担心。」
采访撰文/魏婕綝咨询/博仁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毛心洁模特儿/温柔妈咪安雅摄影/+K Vision
毛心洁 学历:台湾大学医学系经历:台大医院小儿科总医师、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现职:博仁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母乳哺育种子讲师
*更多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2015年10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
*【妈咪宝贝】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