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根本制造下流老人」 大学教授发起反对连署

大专校院8日召开反对年金改革记者会。(图/翻摄台北市大专教师职业工会脸书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大专教师联合会在8日召开连署记者会,强调年金改革的所得替代率应该以「经常性所得」而非「本俸」做为基准,因为大学教授的本俸只占了经常性所得的一半,如果不修改错误法令,造成「拿博士学位、退休所得是学士水平」,人才外流的情形会越来越严重。

政治大学教授周祝瑛表示,大学教授的门槛高,想入门得花上别人几倍的时间,让年轻的岁月都在攻读博士,比起其他人的年资,一瞬间就少了10几年;像她自己从国外拿完学位回来,大学同学都已经在中小学界教书12年了,整整差了一轮,这种计算方式根本「制造下流老人」。

除了年资短、薪水低,对于所得替代率的算法交通大学教授李威仪批评「法令根本是造假」,因为现在法令以「本俸乘以2」当成每月现职所得,大学教授本俸刚好是所得的一半,但中小学界的本俸是经常性所得的65%到80%,用这个方法计算所得会变成1.3到1.6倍,「现职所得根本不是本俸乘以2,真不知道这样公然造假的法令,谁要下台负责?」

▲年金改革国是会议场外抗议人员。(图/记者李毓康摄)

李威仪说,台湾教授的薪资已经低于国际平均,根本是博士拿硕士薪资,现在退休所得更可能只剩学士水平,「谁愿意毕业后继续深造?」另外,教授学者的求职市场是放眼全球,台湾的年改已经传到留学生耳中,「薪资不如人,连退休福利都减少」,不少留学生都对台湾环境失去信心,人才不愿意回国,对台湾而言伤害很大。

成功大学教授陈建成说,年金目前的状况大家都知道无法支撑太久,改革是必须的,为了下一代不要负担太重,像信赖保护原则、不溯及既往等保护退休人员的方案,都可以再有讨论空间;但现在的处理方式没有考虑所有利害关系人的不同,为了一口气达到效果,无视差异贸然改革,恐怕变成年金版的「228事件」。

▲年金改革行动联盟副召集人李来希。(图/记者徐政璿摄影

政治大学教授陈志辉则表示,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公务人员各自有贡献、所得结构也不同,年金改革却用一套公式要求三者一体适用」,只是齐头式平等,实际上并不公平;另外,攻读博士成本很高,如果没有诱因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入研究,现在国内顶大的博士班不少科系注册率是零,到国外攻读博士班的成本更高,短期可能不明显,「但如果继续沈沦,台湾将没有未来。」

连署7日上线,目前已破200人参与,预计连署1到2周,目标搜集上千份后,前往立法院、教育部,向政府表达大学教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