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学校 更要了解孩子

近几年发现,面对孩子升学这个课题时,家长们的用心程度明显提高,相对的焦虑程度也增加,朋友开玩笑说以前需求大于供给时代,升学多半是孩子自己的事,考什么分数就选什么学校,好坏自己负责;现在少子化学校供过于求,升学反而变成家长的任务,得多方打听精挑细选,就怕误了孩子的前途

现代教育思潮重视家长教育选择权,加上生存压力,无论公私立学校都在积极招生,因此家长有更多机会了解学校。除了学校提供的各种介绍说明,家长之间流传口碑,更是重要的参考。随着网路发达,许多网路社群或讨论区都可见家长提出各种相关的问题,包括课程教学学生管理师资设备收费标准等。当然,升学榜单总是关注的焦点

观察这些问题通常能获得热心的家长或网民回复,甚至引发热烈讨论。然而许多资讯被简化,较多主观感受,缺乏客观验证,容易以偏概全,忽略情境脉络。这时家长容易把「别人遭遇的事」,直接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例如该校很多学生考上医学院,我的孩子也同样可以,却忽略自己孩子的特质和需求,结果把擅长游泳的鱼,放到树林里去竞争

另一种常见的状况,是家长也希望孩子能适性发展,但却过度担心「不确定性」。于是面对改变的当下,即使明知过去经验痛苦,仍宁愿选择自己较有经验,或者和多数人一样的路。这种求保险决策,往往就扼杀孩子天赋发展与追求自我的可能。

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学校?虽然没有标准答案,至少广泛且深入的了解是必要的。而了解的对象不仅是学校,还包括教育制度趋势,更别忘了了解孩子,因为他们才是实际承受和面对未来的主体。(作者康轩文教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