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栖地面临威胁
非洲栖地面临威胁图╱美联社
由于降雨量低于平均值,加上最新基础建设计划,狮子、大象、野牛等非洲动物栖息保护区已面临威胁。
■Africa's national parks, home to thousands of wildlife species such as lions, elephants and buffaloes, are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by below-average rainfall and new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非洲国家公园是成千野生物种的栖息地,然而受到气候变迁影响,非洲东部干旱多时,加上钻油井等大型开发案、牲畜放牧活动,这些天灾与人类活动都正在破坏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天然碳吸储库遭破坏
目前非洲面临生态威胁的地区相当广大,东从肯亚境内的察沃和奈洛比国家公园(Nairobi National Park),往南延伸到坦尚尼亚境内的姆科马齐、塞伦盖提国家公园,莫三比克的奎林巴斯(Quirimbas)、哥隆戈萨国家公园(Gorongosa National Park)以及南非知名的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西至刚果的卡胡兹比加国(Kahuzi-Biega)、萨隆加、维龙加国家公园(Virunga National Park)。
这些国家公园不只是无数动植物的保护区,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碳吸储库(carbon sink),可以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暖化。
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生态学家模瓦堤(Ken Mwathe)表示,38%的生物多样性区域面临气候变迁与基础建设发展的挑战,「多年来这些区域、尤其是非洲,被投资者视为闲置而且可发展用地。政府也将这些区域作为基础建设开发。」
他指出,电线与其他能源基础建设会使鸟类视线不佳、造成碰撞,许多鸟类因此死亡。
大型建设计划引非议
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准以及达到经济发展目标,促使非洲政府设立大型建设计划,借此取得干净水源和食物、改善就业和经济成长、提升教育品质。许多计划资金皆来自外国投资,尤其是中国。
例如,乌干达政府提出的东非油管计划(East African Oil Pipeline)强调可以帮助数百万人脱离贫穷。但该管线行经乌干达的基德波河谷、莫契孙瀑布(Murchison Falls)、布恩迪难以穿越的国家公园(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引发环保人士批评,称此将对生态与物种构成威胁。
环保人士指,都市人口不断成长,造桥铺路、电网、油管、港口、铁路等基建计划,令自然公园的空间面临压力。他们也提到,以基建取代自然环境是经济成长的错误途径。
动保团体响蜜䴕基金会(Honeyguide Foundation)在坦尚尼亚的计划经理莎巴(Sam Shaba)表示,当人们开始看见与野生动物共同生活,会带来永续发展的益处,就会带来改变。
专家指亦出,由于气候变迁,国家公园的气候条件恶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期一份研究显示,克鲁格国家公园受极端气候冲击而造成生态损失,有些动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剧烈天气而丧失生命,或是长期干旱、气温升高导致水源短缺。
前肯亚野生服务部门看守员、现任东非天主教大学管理讲师汪德拉(Philip Wandera)指出,旱象严重使得食物来源锐减,威胁犀牛、大象、狮子等野生动物。国家公园应该更积极管理并挪除围篱,让动物们不受限制,甚至能迁移至较不干旱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