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农批农委会 花95%钱顾5%外销

在农委会辅导下,嘉义县打猫果菜生产合作社与Farmind株式会社、奥尔玛行销公司、全日物流合作,首创建立一套国际鲜果输送系统,20日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右二)、嘉义县长翁章梁(左二)、立委陈明文(右一)等人共同主持封柜启航记者会。(吕妍庭摄)

为抢攻日本凤梨新蓝海,嘉义县打猫果菜生产合作社与Farmind株式会社、奥尔玛行销公司、全日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一套国际鲜果输送系统,20日举办封柜启航,活动过程却有农民陈情,曾获神农奖的果农陈宪星痛批,外销占比低,政府却花95%的钱去照顾5%的外销市场,要求落实照顾农民,不要外行领导内行。

陈宪星本身曾任打猫果菜生产合作社荣誉主席,早年也替民雄乡农会成立凤梨产销班,近年也参与「凤梨策略联盟」运作,昨到场陈情,他先向农粮署副署长姚志旺表达农民心声,再向农委会主委陈吉仲陈情,但因陈吉仲赶行程,再由姚志旺与陈宪星沟通。陈宪星说,他是发出不平之声,主要是想保护农民,也讲给政府听。

陈宪星说,台湾凤梨每年采收1万公顷,产出45万到50万吨,现外销大概2万多吨,占总量4%到5%,结果政府为展现外销成绩,把95%的钱照顾4%、5%外销市场,加上外销次级品又回销至台北批发市场,却因品质、熟度不足,反而拉低内销市场价,「你说农民生不生气?」

陈宪星说,政府推动外销很好,有外销出口通路至少让国内价格较不容易崩盘,但目前外销量实在太少,对稳住内销价帮助不大,加上政府对凤梨年产量估算太保守,少算了1年生和2次收的量,实际上,台湾1年产出的凤梨比政府估的量还要多。

陈宪星呼吁,政府照顾农民要平衡,要多重视内销市场,只拿4%、5%的钱来照顾供应本土市场的农民,感觉比「后母仔」还不如,直言现在产地凤梨产地1斤2元、4元和7元,根本不够一甲地50万元的成本,指很多政策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应找到适当的人来做。

另不愿具名的合作社业者指出,近2年因大陆挡单,销日市场的量还有待加强,在总量未控管下,产地收购价不算太好,加上已进入盛产期,现一路从屏东、高雄往北收,有听闻市场供应量已逐渐饱和,预期再过一阵子,价格恐会有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