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主政河南时新设了哪5个县?现在还有几个?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提及“布衣将军”冯玉祥,世人对其争议颇多。可论其对国家,对百姓的一片赤诚,则是无可非议。在冯玉祥主政河南时新设立了5个县,通过县名便可知晓他对当地的美好愿景。
事随境迁,国家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动荡的模样,但不变的是冯玉祥那一颗爱民之心。这5个县的名字分别是平等县、自由县、民治县、博爱县、民权县。
由于局势动荡,自由县、平等县、民治县在河南的历史中犹如昙花一现,再也没了踪迹。但博爱县与民权县则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河南百姓对冯玉祥永远的纪念。每每来到此地,都能想到这位爱民如子的布衣将军。
新设5县,可惜草草收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冯玉祥自幼家境贫寒,为求生计吃尽苦头。但贫困的生活并没有磨掉他的意志,反而让其更加坚定。
他善于把握机遇,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终于成了名震一方的“布衣将军”。而他不仅在带兵作战方面颇具天赋,在城镇规划上也有自己的见解。
1927年,“布衣将军”冯玉祥主政河南。在此之前,由于局势动荡,河南发展十分混乱。自冯玉祥接手之后,他将公共服务设施作为重点的建设项目,力图带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冯玉祥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之影响,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他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核心,新设了平等、自由、民治、民权、博爱五县,希望借此让百姓更好地接受全新的思想。
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这一时期冯玉祥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从他遗留下的手稿中也表明了他要对河南进行全方面规划建设的决心。但遗憾的是,冯玉祥的大部分计划并没有真正落实。
冯玉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也注定了五县设立后的情况与他的想法会有很大出入。在设立五县之前,河南省已有洛阳、郑州这样规模较大的城镇,而五县的设立刚好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河南省的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够过上好日子。
按照冯玉祥的规划,五县设立之后便要开始修路,让县与县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贸易往来,此为第一步。之后要修建学校、医院等场所,让百姓有学可上,有病可医,此为第二步。最后便要修建公共娱乐设施,配合适当绿化,此为第三步。此番建设下来,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三县被撤,流入历史长河
然理想虽好,却犹如昙花一现。随着局势的变化,平等县、自由县、民治县很快被撤,世人再难寻找其存在的痕迹。而冯玉祥自此之后在多地奔波,再没有回到这里一次,令人不由得感慨万分。他真的对这里倾注了真挚的感情,又怎会不希望这里发展的更好。
平等县于1931年被撤,但为了纪念冯玉祥对此地的付出,当地仍然保留了平等乡的名字。从1927年至1931年,该县频繁更换了10次县长。由于每一任县长在任时间短暂,很难对当地进行有效的治理。因此原本前途大好的平等县,就这样逐渐走向衰落。
自由县于1932年被裁,和平等县相同的是,它存在的五年里频繁更换了10次县长。但该地凭借着便利的交通,还是顽强地发展着,呈现出繁华的景象。当地贸易的自由发展,与县名不谋而合。后来虽然更改了名字,但当地人却早已掌握了自由的含义。
民治县于1931年被裁,该县被分割成几个部分,并入周边的县城之中。
从建立到被撤,这三个县中最长的也不过维持了五年的时间。而这些县名由于太过惊世骇俗,也给当地的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究其原因,还是冯玉祥的思想走在了时代前面的缘故。生不逢时,自古以来便令人痛苦又无奈。
两县保留,百姓永远铭记
幸运的是,博爱县与民权县保留至今。其中博爱县于1938年被改名为清化县,于1961年9月得以恢复。该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如今博爱县的农副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做到了将爱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这五县之中,发展的最为平稳的当属民权县。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在冯玉祥将军重新命名后蓬勃发展。交通四通八达,这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民权县终于摘下了贫困的帽子,没有辜负冯玉祥将军对它的美好期望。
与周边县对比,不难看出冯玉祥深远的眼光。博爱县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之处,周边又有青天河风景区与神农山风景区。在交通上起到连接三省的作用,在地理位置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将该县取名博爱,也表达了冯玉祥对于孙中山思想的深刻认识。
孙中山曾表示:“博爱”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一名字既表达了冯玉祥对这里的美好期盼,又展现了他希望通过博爱县打通河北、山西、河南的远大理想。
在冯玉祥的心中,有一个关于河南的伟大蓝图。而这一蓝图要想实现,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
民权县则介于鲁、豫两省交汇之处,起到了连接山东省与河南省的纽带作用。
若一个县的设置还可以认为是偶然,两个县皆处于省与省的交界之处,足以见得冯玉祥对其有着极其长远的规划。考虑到民国时期人们的思想与现在相比还有很多局限性,能够考虑到这种程度着实令人佩服。
冯玉祥渴望建设的,远不止河南省这么简单。在他的心中,承载着的是整个祖国。但要想实现全国经济等方面统一发展,却显得不太现实。这也注定了冯玉祥的美好计划,只能停留在他的脑海之中。
虽有争议,但爱民之心永存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回首“布衣将军”冯玉祥的一生,人们对其争议很多。
但站在如今的角度评判历史人物显然并不公平,他们的视野是有局限的,因此他们功过都应得到正确的看待。人们嘲讽冯玉祥几次转变立场之余,也不能忽视他对国家对百姓做出的贡献。
冯玉祥出身贫寒,却没有放弃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在战场上不畏生死,为自己赢得了权力与财富。但在忙碌的作战之余,他仍然可以坚持学习新的知识。这种精神,着实令人们敬佩不已。
作为一个生于封建时代的“大老粗”,他却可以接受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并且将其运用到现实中,此举远非常人所能做出。而他对待百姓又是一片赤诚,不计得失带领老百姓抛弃封建糟粕,迎接全新的生活。
在晚年的时候,冯玉祥也曾考虑过学习西方的技术,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但遗憾的是他遭遇了“意外”,葬身于茫茫大海之中。他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试错的过程。他的几次转变也是因为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对于“布衣将军”冯玉祥,人们还是崇敬多于鄙夷。毕竟爱国之心值得尊敬,爱民之心值得歌颂。博爱县与民权县的百姓,将永远记得他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