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施龙茨:波音最后黄金岁月掌舵者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登题为《92岁的弗兰克·施龙茨去世,他领导波音公司走过最后的黄金岁月》的文章,作者是克莱·里森。全文摘编如下:

弗兰克·施龙茨是一位广受爱戴的高管,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领导波音公司经历十年高增长,并成为世界一流航空企业。他于5月3日在西雅图一家护理院去世,享年92岁。

直面挑战

施龙茨拥有法律和工商管理学位,但波音公司是一家以工程师为荣的企业,不为商人所左右,所以,施龙茨似乎不是管理者的最佳人选。

然而,他1985年被选为公司总裁,1986年成为首席执行官,1988年成为董事长。在他执掌公司期间,波音公司经历了市场繁荣、经济衰退和彻底重组,并制造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用飞机之一——波音777。

施龙茨在公司以冷静著称,关注普通员工感受。他深入西雅图总部周围的波音工厂,经常与员工见面,听取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

航空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亚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如果有人问我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应该什么样,我马上会想到弗兰克·施龙茨。”

施龙茨20世纪80年代末走马上任,那是商用飞机销售的繁荣时期。但随后他遇到两大挑战:1990年经济衰退和1991年冷战结束,波音公司的防务业务受到打击。

施龙茨认为经济下滑是一个机会。他推动波音公司进入太空行业,争取到国际空间站的部分建造合同。他还抽调公司不同部门的工程师、设计师和制造专家研发和制造新飞机,同时大手笔投入当时的一项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施龙茨此次重组的第一个主要成果就是波音777。它从无到有,仅用短短五年,震惊整个行业。而研发成本仅40亿美元,这与公司因此获得的数千亿美元收益相比不值一提。

但他认为,成功属于波音公司,而不是自己。

他1991年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我认为,任何一家私营企业都不能认为自己是无敌的。只要你开始在这方面沾沾自喜,就会有严重问题。我们经营得战战兢兢,我认为这是应该的。”

眼光独到

弗兰克·施龙茨1931年12月14日出生在爱达荷州博伊斯,父亲是该市唯一有牌照的自行车零售商。

他在爱达荷大学学习法律,1954年毕业,在陆军服役两年后,就读于哈佛商学院。1958年,他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年加入波音公司。

1973年,施龙茨离开波音公司,进入国防部工作,担任空军部长助理,随后担任助理防长。1977年他重返波音公司,被列为高级管理人才培养。

他被指派负责公司最繁忙的三个生产项目,波音707、727和737喷气客机的生产。当时,公司的许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的生产上,但他对较小型的波音737进行大量投资,并获得丰厚回报,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及海外的区内旅行市场很繁荣。

1996年,施龙茨辞去首席执行官和总裁职务,并在一年后辞去董事长职务。当时恰逢波音公司的另一场内部革命:1997年,公司收购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麦道公司,并在2001年将公司总部从西雅图迁至芝加哥(现在波音公司总部设在北弗吉尼亚)。

波音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从内部员工中选拔上层干部,但麦道公司管理人员的介入改变了一切。追求利润和强调削减成本导致公司几十年来对安全和技术投入不足。2022年奈飞公司的纪录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对此有所记载。批评者说,这样做的结果是,与施龙茨领导的波音公司相比,现在的波音公司面目全非。

近年来,波音公司遭遇一系列事故和空难。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不到半年,两架波音737 MAX客机坠毁,一架在印度尼西亚,另一架在埃塞俄比亚,导致346人死亡。

两起坠机事件的原因都是防失速传感器误启动。美国众议院202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员工对传感器问题提出过意见,公司视而不见。2021年,公司同意支付25亿美元以结束对它的指控。

但随后发生更多事故,包括今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客机的舱门掉落事件。5月14日,司法部发现波音公司有违反2021年和解条款的行为。

退休后,施龙茨很少直接谈及波音公司声誉下降的问题。但从采访中不难看出他的观点。

2015年接受《皮吉特之声商业杂志》采访时,他谈到波音公司时说:“人们非常以公司为傲。这有点像一家人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现代企业里很难找到,人们很愿意为公司工作,一直干下去。”(编译/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