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气啦!金门发现台湾地区蝙蝠新纪录种

金门游客拾获的「大足鼠耳蝠」,确认是台湾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金门县政府农林科提供)

「大足鼠耳蝠」拥有很多生态服务机能,捕食害虫的效率超高。(金门县政府农林科提供)

「大足鼠耳蝠」的脚部特别大,后脚掌跟脚胫为一比一。(金门县政府农林科提供)

象征福气的蝙蝠图腾,普遍运用于传统建筑的山墙鹅头坠(悬鱼)。(李金生摄)

蝙蝠与螭虎、莲花坠,构成喜迎来福和祈求平安的装饰。(李金生摄)

今年1月底有游客在金门县畜产试验所发现受伤蝙蝠,经台湾蝙蝠学会鉴定确认是台湾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蝙蝠「大足鼠耳蝠」,显示金门与邻近区域物种有移动和交流现象,除增加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外,也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县府农林科长钟立伟指出,今年1月25日有游客在县畜试所拾获1只无法飞行的蝙蝠,经《金门县野生动物救援暨保育协会》兽医师检伤发现,该个体为雄性蝙蝠,严重脱水,身上有多处不明创伤,虽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但研判牠并非金门常见的蝙蝠,在将尸体寄交台湾蝙蝠学会鉴定后,与采自香港雄性个体标本比对结果相符,确认为大足鼠耳蝠(Myotis pilosus),为台湾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

台湾蝙蝠学会秘书长周政翰表示,大足鼠耳蝠的主要食物为昆虫,但牠们的脚部特别大,后脚掌跟脚胫为一比一,会利用大脚来抓鱼吃,是具有捕食鱼只能力的物种,目前的分布地点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及越南等区域。

县府指出,台湾地区含离岛包括该新纪录种在内,目前已发现和纪录的蝙蝠有37种。在金门地区有东亚家蝠、绒山蝠、高头蝠、东亚折翅蝠、大高头蝠(或称大黄蝠)、短吻食果蝠(或称印度犬果蝠)及大足鼠耳蝠等7种,其中前4种也见于台湾本岛,后3种则尚无发现。

在生态体系方面,蝙蝠有许多服务机能,例如榴梿只在晚上开花,就是靠蝙蝠协助授粉,很多岛国的林木种子也需要靠蝙蝠协助传播,在台湾旗山南胜及美浓德兴社区等地,甚至因种植玉荷包荔枝的生物防治需求,还特别号召居民制作蝙蝠箱让蝙蝠栖息,每只蝙蝠每晚甚至可以捕捉上千只的各类害虫,超高效率让人惊奇。

另外,因为蝙蝠的「蝠」与「福」同音,也是福气的象征,在台闽地区的传统建筑和器皿、艺术品上常可见蝙蝠的装饰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