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验区与金融机构“双翼共振”,共同谱写金融科技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实习生徐翌轩,高怡乐 杭州报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融合。随着现代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对于实现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激发企业科研活力,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科技金融,既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工作,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畅通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血脉。宏观层面上,设立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及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支持文件;实操层面上,引导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专营组织架构、专门风控制度、专业产品体系、专项考核机制,推动信贷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
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5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七地科创金融试验区“开花结果”
2021年11月,山东济南正式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被赋予了为全国探索科技与金融融合新路径的重任,开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局面。2022年11月,聚焦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成为新一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旨在打造科创金融合作示范区、产品业务创新集聚区、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区、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产城深度融合领先区。2023年5月,北京中关村成为第七个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支撑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试验区是感受政策变化最前沿的地方,也是探索科创金融实践的先行军。自设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例如,山东省济南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打造“六专”服务体系,即,专营机构支撑、专属产品支持、专项政策引导、专业团队服务、专门板块培育。值得关注的是,济南市率先探索制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型地方金融组织建设指引和评价标准。2023年依据评价标准认定科技支行10家、科技金融事业部(专营部门)3家、科技金融特色机构9家,设立科技小贷公司1家、科技保理公司1家。截至2023年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较2021年末增长59.1%,科创企业有贷户数占比提高至41.4%,较2021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1%,较2021年末下降74个BP;“济南市创新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是科技金融的重中之重。上海市探索完善“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据了解,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集团内投贷联动加强合作,工银投资在沪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专项投资于上海硬核科创企业,通过股权直投和债转股已实现多笔项目投资;上海临港新片区探索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对于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银行向试点企业参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的自然人发放专门贷款,用于其支付股权投资款;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2023年10月,上海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获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11月上海股交中心获准开展认股权试点工作,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参与首批认股权登记,首批4单认股权登记项目已在上海股交中心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成功落成。
南京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突出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出台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12条,构建了“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宁科债”“宁创担”以及“企业上市宁航行动计划”的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突出流程再造和服务创新,制定科创金融专营组织标准,推动科创金融服务“团队专业、政策专有、产品专属、流程专设”,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突出痛点疏解和靶向改革,实施企业信用报告替代上市合规证明改革,有效降低企业上市成本等。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协同,面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金融服务“一行业一方案”,与深交所共建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南京专区。
除建设专营机构、创设专属产品、搭建专门平台、提供专项服务外,合肥还组建专业智库,提供专业性“融资+融智”服务。聚焦科创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需求痛点,坚持政策赋能、科技赋能、智力赋能,逐渐探索出一套“融资+融智+融技”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构架配套支持、全周期顾问咨询、全流程综合服务。例如,打造科创金融专家库、成立科创金融研究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省份,杭州市、嘉兴市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杭州市明确以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构建行动、信贷资源结构优化行动、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行动等“十大行动”为抓手;嘉兴市围绕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建设目标,梳理确定全市5年104项改革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滨江区块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建立积分指标模型,根据企业种子期-苗木期-成长期-壮大期-成熟期五个发展阶段,采用不同标准分级分层评价,建成优质科创企业发现机制。嘉兴创新建立全国首个科创金融专营机构评估引导指标体系,引导构建“科创金融事业部(科创中心)-科技支行”两层架构的科创金融专营组织架构,共批准科创金融事业部(科创中心)10家,评定科技支行11家。 截至2023年10月末,浙江省科技服务业贷款余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试验区科技服务业贷款余额7812.81亿元,占全省科技服务业贷款的33%。
相比于其他六市,北京中关村重点聚焦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风险分担不足、股债联动、“人才贷”、“并购贷”等产品创新政策障碍等,正在抓紧研究推出一批落地见效的政策措施和产品,注重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更多契合科创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不仅从组织体系、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基础设施建设、风险补偿与担保机制等各个方面作出了保障,同时还加强引导金融产品创新、推进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充分发挥了试验区支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上市银行亮眼的科技金融“成绩单”
科创金融试验区“开花结果”,金融机构布局科技金融初见成效。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在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下,银行机构陆续加码布局科创金融,探索服务科创企业的产品服务体系。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73万家,获贷率47.9%,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1.2个百分点。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2.24万家,获贷率为55.4%,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4.4个百分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市银行中有22家披露了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等数据。其中,4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
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方面,共有17家银行披露了相关数据,建设银行以1.53万亿元夺得魁首。2023年末,建设银行科技贷款1.5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68.78亿元,增幅24.13%。浦发银行次之,在股份行中位居第一,2023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增幅超30%;服务科技型企业超 5 万户,超 7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为公司服务客户。
其后,依次是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均在4000亿元以上,分别是4532亿元、4284.77亿元、4156.77亿元,同比增长31.88%、44.95%、20.50%。其中,兴业银行累计助力4492 家中小科创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服务科技领域上市、拟上市公司11331 家;招商银行2023年扩大科技金融重点分行布局,重点分行数量增至11家;中信银行在总行及12家重点分行设立科创金融中心,精选近200家科创金融先锋军支行,建立超过500人的专业化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科技金融贷款规模分别位列城商行、农商行第一。2023年,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为2592.36亿元,同比增长33.10%。报告期内,北京银行完善科技金融专营体制建设,新增 16 家科技特色支行,推出“创新积分贷”等特色产品。2023年,上海农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920亿元,同比增长29.92%。报告期内,上海农商行成立沪上首家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设立6家科技特色二级支行及2个科技专营团队。
从科技金融贷款增速来看,共有16家银行公布了同比数据,增速均在20%以上。2023年,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远超其他银行,分别为50.64%、55.41%,稳居前两名。此外,招商银行增速44.95%,郑州银行等6家银行增速位于30%-40%之间,上海农商行、南京银行等7家银行增速位于20%-30%区间内。
从科技企业数量来看,15家银行披露了该数据,招商银行有14.08万户科技企业客户,是数量最多的银行。3家银行服务的科技企业数量超过5万户,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科技企业数量分别是6.94万户、6.94万户、超过5万户。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的科技企业客户量为2.71万户、1.8万户、1.6万户、1.4256万户、1.26万户、1万户。此外,招行、交行科技企业客户数量同比增速均超过40%。
不难发现,无论是科技金融贷款规模、增速,还是科技企业客户数量,银行的支持力度都是在持续加大。这背后不仅仅是政策引导,还有银行对于科技金融领域的持续探索,包括设立科创金融中心及专营的科创金融专营支行、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体系、专门的绩效考核办法和专门的风控制度。作为科技和产业重要的连接器,金融将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实现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