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的春天

和风轻拂,草木吐绿,赣南大地迎来又一个春天。

3月4日,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不少群众慕名参观。在展示区醒目处,两瓶精心包装的茶油静静地陈列着,向世人诉说着一段难忘故事: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赣县区五云镇镇长的明经华,在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专门拜访了老红军王承登。王承登特地写了一封信,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的支持,还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两瓶山茶油,委托她转呈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赣南苏区老红军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激之情。

带着老红军的重托,明经华来到北京。信,她顺利转交;但两瓶茶油,却没有送出。

“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拿出王老写给他的信念了起来,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已是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的明经华仍历历在目。

“目前,赣州市已有8万多困难群众通过种油茶脱了贫。但现在大部分茶树还是低产油茶,所以,我们希望中央能够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改造低产油茶,建设新的油茶林……”时光如梭,岁月如歌。7年后的今天,王承登信中的一字一句,依然令人动容。

油茶吐新绿,赣南春更浓。记者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王承登的家乡兴国县,了解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走进隆坪乡万亩有机油茶基地,郁郁葱葱的油茶树散发着淡淡清香。

“经过多年精心管理,这片油茶林迎来丰产期。曾经的荒山成了‘聚宝盆’,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张祖芹说,油茶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进油茶良种,强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油茶产值,目前已完成油茶种植5800亩。

一片油茶基地,以小见大,折射出赣南油茶产业良好发展势头。

2016年、2018年,赣南油茶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赣州成立;赣州把油茶产业列入主攻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

截至2021年底,赣州油茶林总面积达306万亩,年产茶油4.89万吨,综合产值预计超过130亿元。

跟随明经华的脚步,记者来到她曾经工作过11年的地方——赣县区五云镇。走进上丹村樟树坪大棚蔬菜产业示范园,满眼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蔬菜产业势头好,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每天都忙得很。”遇见老熟人明经华,村民林昔科停下手中的农活开心地聊了起来,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田野上。自从用上了政府扶持搭建的竖式顶部通风连栋大棚,告别了靠天吃饭,在地里“刨食”了大半辈子的林昔科总算过上了轻松日子。去年,他领种的蔬菜大棚每亩年产值达4.3万元,纯收入达12.5万元。眼下,他唯一记挂的事是:争取更多的蔬菜大棚,扩大种植规模。

产业向好、生活向好的场景在赣南俯拾皆是。984万赣南儿女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牵挂老区、心系赣南,是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倾囊相助,是省委省政府特殊关心、倾情赣南,是赣州干部群众不等不靠、感恩实干的结果。

走过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翻开了赣南老区发展新篇章;202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赣南老区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国家部委先后派出161名优秀干部到赣南挂职帮扶;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10次苏区振兴领导小组会和7次苏区振兴工作推进会,推动政策落地生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近年来,赣州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苦干实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赣南大地不断涌现出干群同心奋斗景象……

赣南人民不负厚望,终究将努力凝结成一串可喜的数字: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退出,10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十三五”时期,赣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增速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169.37亿元;在2021年全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赣州跃居第65位。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正当其时。站在光荣与梦想的新起点,赣南将奋力迈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步伐,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焦俊杰 本报记者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