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警染黑的暴力真相:香港「831太子站」事件的追查無望?

震惊全港的「831太子站袭击事件」事发至今两周年,但并没有警察或相关单位给出合理说法,也没有人需要为此事负责,是否有人死亡的消息依然扑索迷离,真相如今有可能还原吗? 图/美联社

【2021. 8. 31 香港】

港警染黑的暴力真相:香港「831太子站」事件的追查无望?

「香港831事件...何时才能真相大白?」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其中震惊全港的「831太子站袭击事件」也在今日届满两周年。当天晚上,多名防暴警员与速龙小队冲进太子站一辆列车中,以搜捕反送中抗争者为名「无差别攻击市民」,包括殴打群众、喷洒胡椒水等影像,仍让许多香港市民历历在目。该起事件造成最少10人受伤、69人被逮捕、亦已有8人被刑事起诉。事发至今两周年,并没有警察或相关单位给出合理说法,也没有人需要为此事负责,是否有人死亡的消息依然扑索迷离,真相如今有可能还原吗?

今年是「831太子站袭击事件」的两周年。去年此时,香港还有许多民众自主聚集在太子站前献花、哀悼纪念831事件的一周年,亦有大量警方在旺角至太子一带四处截查行人。然而到了今年,对比去年的纪念盛况,却因为疫情与国安法,使得纪念活动比起往年更加式微。整起暴力事件,也渐渐成为香港人心中难以言说、又无从解答的痛苦集体记忆。

「831太子站袭击事件」发生于2019年8月31日晚上约10点多,一开始是当日抗争中有人传言「有手足遭警方逮捕,被抓到旺角站内控制室」,因此许多示威者前往该地铁站救援。随后防暴警员来到旺角站,部分示威者因此转乘观塘线往调景岭方向列车离去。

约晚间10点40分左右,列车抵达太子站,车厢内有反送中的示威者与部分反示威乘客爆发口角,其中一名蓝衣男子掏出铁锤挥舞、示威者则拿灭火器喷洒烟雾,也有其他群众互相对峙,在场面混乱的冲突期间有人报警,约近晚间11点,近百名速龙小队成员和防暴警察冲入太子站月台,先是将两名男子制伏在地,接着冲进有大量乘客的车厢中,直接以警棍无差别殴打在场许多示威者与其他乘客、并喷洒大量胡椒水。

港警压制场面的过程,也被周遭的摄影记录下骇人场面,有人被打到头破血流、亦有男子抱着友人跪在地上一起哭泣。车厢内四处是血迹与哭喊声,散落一地的物品更有雨伞、染血纱布与卫生纸、尿布等,还有许多并非示威者的普通民众表示,当天直接遭到警察的棍棒痛击。

图/美联社

随后列车继续载着部分乘客驶往油麻地站,防暴警察也下车至月台驱散人群。于包括太子、油麻地等多个地铁站,均有记者、急救员要求进入列车拍摄或救治伤者,亦一度遭警方以「无人受伤」、「此为犯罪现场」为理由拦阻。最终,根据《铿锵集》报导,当日至少有10名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警方并一共逮捕60多人,指称其涉嫌参与非法集结、刑事毁坏等。但最后仅有2人正式被起诉。

不过也因为警方刻意封锁消息:关闭地铁站出入口、并阻止记者与救护员等人进入现场,在资讯不透明、也没有第三方得以介入核实的情况下,地铁站出现了近两个小时无人记录的真空状态。于是,香港网路舆论开始谣传指831事件中有人被警察打死,也使得民怨短时间内沸腾不下,认为一切真相都是由「黑警说了算」。

隔日傍晚起,便有大量民众聚集在太子站外献花撒纸钱,并要求港铁公布监视器画面、并调查真相,太子站随后也被布置成哀悼「死者」的灵堂。然而港铁第一时间也以「涉及乘客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录影画面,更让群众对于政府与公家单位的不信任与愤怒大幅增长。

也因此,831的问责关键也在于:警察是否过分使用武力,是否会受到制裁?以及,港铁不公布的录影影像里,是否有任何关键证据?

图为当晚831冲突中,被警察压制的示威者。 图/路透社

根据香港监警会在2020年5月发布的审视报告,其在有关831事件的章节中总结:警察的决定是合理,且「打死人」是谣言。根据《立场新闻》整理,警方认为当时封锁太子站的入口是合理行为,以避免示威者乔装离开、或者让其他示威者进入支援。报告指出,警察封锁入口的决定以及事后针对死人传言的缓慢回复,导致传言迅速传散。除了反驳有人死亡,警方也称:

「香港人际关系那么紧密,如果真的有人被杀或失踪,很快就会被发现了!」

然而,针对记者无法进入报导一事,报告仅仅提到:警方并没有收到任何显示警务人员拒绝记者进入车站的记录。至于警方是否有过度使用武力,监警会的主席也只是表示,他相信警员的专业与警队指引会做出正确判断。

至今依然有人质疑真相未水落石出,「是否有人死亡」成了831事件的最大症结点,除了各方传言不断,甚至也有人在太子站「通灵」,试图寻找线索。 图/路透社

藉于当时种种混乱的资讯状况、对警察的不信任感,再加上港铁拒绝公开录影影片,这也再度加剧民众怀疑,各方互相包庇当天有人死亡的状况。港铁的说法是:当晚的录影画面涉及大量乘客样貌,因此以保护民众隐私为由,表示不适合公开片段,仅在当年9月10日透过新闻稿公布录影截图,且称监视器因为被破坏,因此录影片段并不齐全。但基本上,港铁和警察说法一致,一再重申车站纪录里并无死亡报告。

至今,依然有人质疑真相未水落石出,「是否有人死亡」成了831事件的最大症结点,除了各方传言不断,甚至也有人在太子站「通灵」,试图寻找线索。然而,对于经历过831警暴事件的当事人而言,他们认为公众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争论死亡」,却忽略至今仍难以走出阴影的一众受害者,以及必须继续追究的警暴问题。

831当晚,前香港教育大学生会会长梁耀霆坐上途径太子站的列车,却遭警方压颈、身体多处受伤。他于同年9月入禀法庭,最终在今年3月胜诉,获得港铁提供近90小时的相关录影片段。但《众新闻》报导,梁耀霆表示片段并不齐全,他称港铁虽然已经交出各个时间和位置的片段,但部分内容片断都显示为「影片遗失」或者是「没有影片」,再加上考虑到影片或许也有盲点,所以自己也未能完全了解当晚的状况。

作为少数愿意公开讲述自身经历的人,梁耀霆表示愿意承受入禀法庭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但他亦坦诚告诉《众新闻》,社会对831事件是已经放错焦点,而是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可见的证据之上,而不是争辩任何人都无法证实的事。他直言,831的重点在于警暴问题,尤其是速龙小队是否有在月台和列车上使用过分的武力。

图/路透社

对于何谓真正的「真相」以及如何继续追究,梁耀霆指出这当中的阻力来自香港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除了政府默许警员可以不公开身份,且在《国安法》的实施之下,政府也再没有意愿去追究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针对831事件,除了官方在言辞上不断将之称为谣言,《国安法》的实施也让社会上相关的讨论渐渐噤声。作为时任的警务处处长,邓炳强(现职为保安局局长)在2020年三月便提及反修例运动里充斥假消息,他以太子站事件为例,指出公众不能片面地看待事件:

「当天是因为有黑色暴徒虐打车厢里面的人,有人报警之后,警察是入站内执法!」

而在同年的3个月后,《国安法》也在6月30日正式落地。隔一天,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便在记者会上表示「以造谣引起社会对政府的仇恨,有可能构成犯罪。」他也指明,例如造谣警察在太子站打死人,就有可能犯罪。

「当天是因为有黑色暴徒虐打车厢里面的人,有人报警之后,警察是入站内执法!」图为时任警务处处长邓炳强。 图/香港中通社

图/法新社

不过在831事件一周年当晚,尽管警察已经拉起封锁线,警告民众的聚集有可能违反限聚令,但港人依然陆续在太子站出口附近献上白花、放上香烛哀悼,甚至也有市民高喊光时口号。邓炳强对此也是再次强调:「谣传(警察)打死人,就是想危害国家!」

而对于「831事件」的诠释,官方或许也试图改变论述,引发舆论争议。在今年4月15日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里,警察成了和蔼可信的学童教育者,带领学生参观警察学校、纪律部队营区,甚至特别展示了水砲车。其中,最为外界所争议的焦点在于:小学生也进入地铁车厢里,手持着玩具枪,对准身旁同学的头部。

此番此景也再度让港人联想起太子站事件的悲痛伤痕,批评政府试图对小学生进行洗脑教育。

从721的元朗白衣人事件到831的太子站事件,民众对于港警的信任直坠谷底,质疑警察的种种行为——不让记者、志愿人士进入、港铁不公开监视器影片、事后封锁太子站、不让民众悼念等等——正是要掩盖「有人死亡」一事。如上所述,也因为事发当时警察封锁现场,导致记者不能进入核实与报导,再加上民众对于警察的极度不信任感,也就出现有人死亡的各种说法,声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今年4月15日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里,最为外界所争议的焦点在于:小学生也进入地铁车厢里,手持着玩具枪,对准身旁同学的头部。 图/路透社

许多港人也将721元朗白衣人袭击事件(图)与831暴力事件相提并论,指控警察在白衣人袭击发生之时迟迟不现身,却在831时使用过分武力致人于死地。 图/法新社

许多港人也将721与831暴力事件相提并论,谴责「警察是恐怖分子」,指控警察在白衣人袭击发生之时迟迟不现身,却在831时使用过分武力致人于死地,讽刺警察:「721不见人,831打死人!」而两者同样犯下无差别袭击市民的暴力事件,但经历831事件的目击者告诉《立场新闻》,其认为831的警暴问题远远比721的白衣人袭击事件来得更严重:

太子站袭击事件已经过了两年,而这不仅仅是2019年反修例运动里引起民愤的个案——陈彦霖事件、周梓乐坠楼事件、理大围城等等——回到问题的根本,也在于民众当初喊出的五大诉求之一: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底追究警队滥权情况。目前,831太子站袭击事件的最新进度是:69人被逮捕、亦已有8人被刑事起诉,其中年纪最小13岁(案发时年纪),他早前已认罪被判入教导所。

太子站袭击事件的另一名当事人Simon在两年后告诉《立场新闻》,自己当初后脑被袭击,缝了14针,留下了三条长长的疤痕。他称,找了两年,至今连一位打人的警员身份都找不到,也没有人为此事负责。尽管真相或许越来越远,他也说道: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