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埋葬就被毁,什么墓葬这么惨?

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数以百计的玉器陶器、代表财富的猪下颚骨、纹饰繁复的象牙饰品……近日,河南永城王庄遗址“上新”,考古队员在遗址内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特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该墓葬出土遗物350余件,是目前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了全新样本。

丨“可能是史前淮夷古国的中心或都城”

▲王庄遗址2023年的考古探方。(图片来自中新社)

2021年底,王庄村南坑塘整治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次年春天,经考古学者确认,王庄是一处包含大汶口文化遗存的中原早期文明重要遗址。2023年,包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王庄遗址展开正式发掘。

近期在王庄遗址新发现的墓葬总面积逾17平方米,且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各类陶器100余件、小型玉饰近200件,部分石器、骨器,以及猪下颌骨等动物骨骼。其中,陶器主要置于墓室南侧,少量陈于木棺四周,部分陶器形体较大,不同于一般墓葬随葬品,这些陶器上可见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文化因素。

“该墓葬为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从墓葬规格来看,墓主地位显赫,推测为方国君主之类。”王庄遗址现场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介绍,“在该墓清理过程中发现较为罕见的史前‘毁墓’现象,木棺范围内墓主骨骼绝大部分缺失,仅存数块人脚趾骨,小型玉饰散落于木棺内外,多数石圭人为折断,部分器物破碎移位,该墓发现5件骨鐏,然而与之对应的玉钺皆消失不见。种种迹象表明该墓在埋葬不久后,经历了一场人为的毁墓活动,墓室被扰动,墓主尸骨被取出,重器被掳走。”尽管如此,这座墓葬仍具有重要意义,朱光华强调,“这一发现说明王庄遗址并非普通聚落,可能是史前淮夷古国的中心或都城。”

此外,联合考古队领队刘海旺补充道:“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石圭、玉钺等具有浓厚的礼制色彩,对夏商周及其后的礼制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此次墓葬的发现,彰显出史前中原地区王权的初步形态。”

丨“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

▲观众参观王庄遗址出土文物。(图片来自中新社)

其实,自王庄遗址2023年正式发掘至今,数项新发现屡屡刷新人们的认知。

它是河南境内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汶口文化大型墓群,清理出大汶口时期墓葬27座,随葬器物丰富,且普遍含有代表财富的猪下颚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墓葬还具有独特的葬俗葬制。朱光华总结了三个显著特征:其一,从墓葬的墓室空间结构来看,这批墓葬的墓主往往居于相对从属地位,偏居墓室北侧,侧身或仰身,墓室中央的大部分区域则用于陈放随葬器物;其二,以实用器随葬,不少器物形体硕大,器表多在烧成之后涂以彩绘,显示出其具有典型的礼仪性质;其三,墓葬间存在分组“有意打破”现象,也就是说部分早期墓下葬若干年后,后人在营建墓室时会有意地挖开早期墓葬,并保留早期墓主的骨骼及随葬品再次埋葬,从而形成上、下两层墓葬墓主骨骼相叠,两墓随葬品连续堆放的奇特景象。这些与其他地区大汶口文化迥然不同的葬俗葬制,反映出其独特的宗教信仰与社会观念。

此外,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还出土了一种细砂岩质的“圭”形石器,形制固定、磨制精细。这些“石圭”是国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圭”形器,在王庄遗址ⅣM3中的出土数量最多并且成组随葬,体现出明显的礼器意涵,也为青铜文明圭形瑾瑜的礼器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可以确认为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说。

丨“是中国史前文明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缩影”

▲王庄遗址2023年的考古探方局部。(图片来自中新社)

王庄遗址主体属大汶口文化系统,是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集中在山东境内,文化范围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淮。在发掘过程中,王庄遗址出土了仰韶文化典型的小口尖底壶、小口鼓肩瓮、旋纹彩陶壶,说明大汶口、仰韶这两支文化在该地区产生了碰撞和影响。

此外,王庄先民还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将多种文化相融合,发明了一组有自己独立特征的陶器群,例如将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与大汶口的背壶结合创制而成的造型怪异的瘦长体背壶,与红山文化出土的同类玉器特征一致的双联璧、环……由此可见,四面八方的文化因素交织融合,汇聚成王庄遗址大汶口时期遗存的独特文化面貌。

“王庄遗址所见多元文化因素具有一定的层次:墓葬出土猪下颌骨、獐牙,以及墓主枕骨变形等现象,反映出对该社会群体东方部落宗教与传统的继承。出土陶器群中涵盖仰韶、屈家岭、良渚等文化因素揭示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社会群体社会生产及生活习俗的互鉴。出土玉器中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因素代表着黄河下游地区社会上层的观念与礼仪融合了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朱光华说:“这些发现均能证明,中国史前时期不同区域通过宗教思想、礼制观念、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交流与互鉴,形成开放的、互汲取进步因素的协同演进模式。王庄遗址是中国史前文明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缩影。”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中原与周邻文化相融合,多元文化在王庄并存发展,华夏、东夷文化在此碰撞并开花结果。王庄遗址中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清晰地展现了豫东这一文化通衢在考古学文化中的融合发展过程,见证了当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完)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光明日报》、商丘市人民政府等

编辑:江子昕

重见天日50年,还有谁不认识这张脸?

再解千古之谜 最新考古成果明晰秦兵马俑制作程序

许宏:考古“何以中国”?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