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产能过剩论”令人厌倦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4月16日文章,原题: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谬论 有些人可能会惊叹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当然还有中国大陆是如何通过出口致富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艰苦、艰难和残酷的过程。经济发展本不该如此。

东亚不得不与“卢卡斯悖论”作斗争。东亚取得成功不是因为出口模式非常有效,而是因为东亚就是东亚。“卢卡斯悖论”是指资本并不像古典经济学所预测的那样从富国流向穷国。古典经济学认为,随着资本在富裕经济体中的收益递减,资本将流向仍有果实可摘的较贫穷经济体。但实际上,富国从发展中经济体囤积了大量资本,导致世界大部分地区投资匮乏。

尽管如此,东亚仍得以发展起来,首先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最后,最大的参与者中国出现了,由于中国的规模,这种模式引起西方政客的恐慌。很久以前,美国通过各种手段瓦解了日本的出口增长模式。如今,美国拼命把矛头对准中国。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访问中国时,中国“产能过剩”成了英语媒体的热议话题。目前美国没有一辆中国电动汽车在卖,而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却呼吁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并宣称,“中国电动汽车是对美国汽车工业的生存威胁”。

面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长期以来宣扬气候承诺的西方进步人士产生了思想矛盾。产能过剩问题是西方中心论的又一次令人厌倦的表现。正如“亚洲时报”网站副主编戴维·戈德曼喜欢说的那样,“中国对你没那么感兴趣”。

中国不向美国出口汽车,考虑到地缘政治现实,中国很可能会在墨西哥建厂,绕开美国,面向地区市场。2023年,发展中经济体的汽车销量为8000万辆,而1990年时为1000万辆。中国一直并可能继续将其出口指向发展中经济体,如东盟、海湾国家、俄罗斯、中亚、拉美、印度次大陆和非洲。

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更宏观趋势。过去5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翻了一番,目前已超过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中国的出口不仅不会对“全球南方”的产业构成威胁,而且中国的“产能过剩”完全是这些产业发展所必需的。

“全球南方”国家不能通过帝国主义积累资本,也不应通过东亚出口模式积累资本。它们很幸运,因为中国的“产能过剩”正是古典经济学认为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过剩资本应该以贷款和投资形式流向发展中国家,同时提供资本货物,如5G基站、铁路设备、电力系统以及汽车等。

如果没有中国的“产能过剩”,“全球南方”国家无法获得资本和资本货物。从理论上讲,西方不可能向“全球南方”提供规模可观的发展援助。像美国“重建美好世界”和“蓝点网络”这样的计划早已被遗忘,它们因为美国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胎死腹中。

对中国产品充斥发展中经济体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其实是一种思维混乱。基于资本流入的发展模式要求发展中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流入的资本将用于购买工业化所需的资本货物。这就是“卢卡斯悖论”的解决之道。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驳斥了美国财长耶伦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称其毫无根据,并表示中国的产业只是更具竞争力而已。由于中国似乎不太可能妥协,美国和欧盟可能会竖起贸易壁垒。

归根结底,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争吵终究是插曲。真正重要的将是中国的资本和商品流向“全球南方”。(作者HAN FEIZI,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