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股利縮水金融股又將取而代之? 陳重銘:我選中信金而非玉山金和兆豐金

台股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高股息ETF最近掀起了降息风,主要原因有些的规模在缩水,因此无法发放平准金。再来就是今年大盘的涨幅,绝大多数都是台积电贡献的,高股息ETF的成分股反而没什么表现,所以资本利得也就缩水了,甚至变成利损。于是高股息ETF的配息开始缩水,而且只是刚开始喔,恐怕还会维持好一阵子喔,除非是成分股上涨赚到资本利得,不然真的要等到明年除权息旺季,成分股开始发放股利后,才会有更多的本钱来配息。

山不转路转,想要领股利也可以看看金融股啊,今年的获利大成长,所以明年的股利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配发多一点的股利,加上除权息行情的发动,还可以赚到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喔!那么金融股这么多,该怎样挑选呢?来分享一下我主要的金融股持股(并非全部张数),最近有在我的《陈重铭-不败存股术APP》分享过,帐面上已经赚到1736.5万的价差了,谁说金融股不能存?过去说金融股不如高股息ETF的,现在是不是都闭嘴了!

国泰金是在2022年底买进,持有两年赚了快一倍,我不会长期存国泰金,因为寿险主要金控受到美国利率政策影响很大,获利呈现「景气循环」,看看股价的走势就知道了,2020年降息后获利跟股价大幅上涨,2022年大幅升息后获利跟股价又打回原形。这种股票不要存而是要作价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参考「月KD指标」,然后有纪律的操作即可。目前月KD已经在高点了,加上美国的利率政策,很可能因为川普上台而减缓降息的脚步,所以我先获利了结。不过因为今年的获利很好,说不定明年会加发股利,所以我也会持续观察明年的获利状况,然后搭配日KD来操做短线的价差。

接着来看一下中信金,我持有多年所以成本不可能是24.09这么高,这400张是2023年除息前卖出,然后在除息后买回的。金融股都有一个惯性,除息前因为想要领股利的买盘进入,推动股价往上一波;但是除息后的买盘缩手,加上有些趁机获利了结的卖压,股价也会往下一波。所以2023年除息前,我就拿出400张卖在26块多,然后除息后用24元买回,赚到2块多的价差也胜过当年1元的股利。

2024年看到中信金的获利大成长,加上配发高达1.8元的股利,7月时股价一路冲破40大关,我觉得获利大好应该会快速填息,就选择抱着参加除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8月时台股大盘急挫,经历1807点的史上最大跌幅,中信金股价跟着往南走;然后中信金又高价抢亲新光金,市场不买单也拖着股价往下,除息后股价来到32元的低点。

我如果遵守「除息前卖出,除息后买回」的策略,有机会赚到8元的价差,绝对胜过领1.8元的股利啊!后悔是无济于事的,只能事后检讨改进了,当时中信金最大的利空还是并购新光金。我评估了两个可能:

中信金如果顺利并购新光金,集团规模冲上金控第一名,中信的银行搭配新光的寿险,双获利引擎会带起往后的获利动能。但是新光过去的体质不佳,中信出高价并购也会压缩往后的配息表现,所以只能算是「短空长多」。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度过几年的阵痛期之后,就会开花结果。

中信金并购失败,短线绝对是利多,少了拖油瓶的累赘,今年获利又大成长,明年的股利绝对有成长的空间,股价也会有向上的动能啊。

基于上述两点的评估,我觉得都对中信金有利,所以趁着大家担心并购新光金,导致股价不振时,我选择在低点时进场加码。

中信金过去因为配息不佳被市场讥为「1元金」,公司明明获利不错,为何配息这般小气?因为要把钱拿去赚更多的钱啊!看看2023、2024税后净利持续大成长,代表过去的布局已经开花结果了,所以2024年可以配发更高的股利来回馈给股东。

我从2008年存中信金至今已经16年,中信金最大的改变是从2017年起,不再发放股票股利,而是只配发1元左右的现金股利。尽管中信金的EPS都胜过玉山跟兆丰,但是台湾投资人明显投「高股利」一票,而非「高获利」。玉山金喜欢配发现金跟股票股利,兆丰金的股利金额又超越中信金,所以过去玉山跟兆丰的股价都超越中信。

过去几年不断有网友好心提醒我,要我放弃中信,改投玉山跟兆丰的怀抱。但是我知道股利的源头是公司的「获利」,所以坚定存「获利好」的中信金。玉山金持续发放股票股利会导致股本膨胀,压缩EPS之后股价就很难有所表现,最近2年玉山金的股票股利明显缩水,就是不想让股本膨胀过快,但也因为股票股利缩水,投资人不买单了,股价再也难有表现。

兆丰金盈余分配律超过8成,不少投资人都觉得很大方,但是投资人你有没有想过企业是「将本求利」,如果将大多数的获利都发放给股东,其实是在暗示公司的发展性有限,有钱也没地方投资,所以只能大方地发放股利,看看中华电就知道了,获利都没有成长性。最近两年因为美国大幅升息,兆丰又是国内主要外汇交易银行,受惠美元利差的加大,获利出现成长。然而,2024年9月起美国已经开始降息,兆丰的获利开始下滑,股价也被中信金超车。

从中信、玉山、兆丰这3家最近几年的股价缠斗,让投资人明白「获利」远胜过「股利」的硬道理。要知道股利的来源是公司的获利,我们要挑选获利好的公司,而不是股利好的。今天先讲国泰金跟中信金,改天继续来讲元大金跟凯基金。

◎本文内容已获 不败教主-陈重铭 授权,原文出处于此;未经同意禁止取用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纪录,而非建议。投资人申购前需自行评估风险,详阅公开说明书,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