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山進香團:日本佛門聖地的暴怒洋和尚

来自外国游客的刁难意见,让出家人也怒了。图为高野山大门的金刚像。 图/Flickr@girkku

在日本的宗教圣地、密教真言宗的总本山高野山上,最近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事情是这样的。有位加拿大的自由记者突然公布了某个旅游网路上的评价和对话贴图,内容是关于高野山的宿坊、也就是寺院提供住宿设施的各种来自西方旅客的抱怨。包括「吃的都是简单的素食」、「为什么不多加一点英文的说明」、「从业人员的态度很不好」之类的意见。

其实如果只看到这里,那就是过去也常见的东西方文化认知不同造成误解而已。不过这件事之所以会闹大的原因,是因为高野山宿坊群里的赤松院有位美国来的僧侣Daniel Kimura,他非常认真地用英文、而且非常不客气地一一回击这些批评。像是「这里本来就是修行场所」、「你们来高野山最少也讲句『扣泥几哇』吧为什么一定要人家跟你讲英文」,甚至网友「早晚都吃素食,有着不可思议的风味」这种意见,他都回应:

这就是日本的精进料理啦,你这没读书的FXXX

高野山THUG LIFE!

高野山THUG LIFE!原图为弘法大师空海。南无大师遍照金刚。 图/蔡亦竹制作提供

一乘院宿坊的极乐精进料理。 图/蔡亦竹摄影提供

当我看到这个事件时,因为Kimura(木村?)这个姓所以让我以为这位美国来的僧侣应该是日系美人,不过看本人照片又是标准白人模样,所以应该是带有日本血统的美国朋友。这位尊师(?)在事件扩大之后接受访问,表示对自己在网路上向网友狮子吼说法一事大感后悔,但也强调「僧侣也是有无法忍受的事」,又因为过去在网路上实在是太多没程度没水准的批评或一颗星评价,才会让他忍不住爆发,而今后他会好好修行这样。

比起欧美,台湾的朋友可能比较能够理解这位僧侣的愤怒点。第一个,高野山本身的美实在不必再作争辩。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由空海开山之后已经超过千年历史,又被称为「天空的宗教都市」。而且既然一开始就知道高野山就是以金刚峰寺为中心形成的宗教都市,那么除了自然景观之外就到处都是宫庙精舍,吃的当然也都是素菜,因为宿坊根本就是台湾的香客大楼啊有什么好抱怨的?

只不过高野山的香客大楼历史都动辄千年起跳,你付高房价不是去住豪华去吃山珍海味,是去体验历史累积、去感受法喜充满的。

高野山就是以金刚峰寺为中心形成的宗教都市。 图/Flickr@Christian Kaden

高野山是日本真言宗的总本山,这里除了满山的世界级文化、自然遗产之外,还继承了千年以上的信仰传统。在高野山中央的金刚峰寺,每天早上仍然维持「生身供」仪式,也就是由称为「维那」的僧侣每天送饭进去给正在入定的空海用膳——是的,在真言密教的信仰中,西元774年出生的弘法大师空海仍然活着,正在思考如何解救所有世人而在弥勒像前入定,等到未来佛弥勒于56亿7千万年后降世之时,再出关与弥勒一起济度众生。

也因为这种格局弘伟的信仰,让空海入定的「奥之院」周边成为日本最大的灵场,只要去一趟奥之院,就可以看到战国史里所有鼎鼎大名的人物家族,包括岛津家、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的墓冢。

当然像丧生于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根本没有留下尸体,所以葬在奥之院的信长等大人物其实都是分骨、或是以遗物代替下葬的坟冢。而这些坟冢之所以会设在这里,就是因为靠近日本史上最大的宗教天才空海,就有更多得救、开悟或往生善处的可能性。

在高野山中央的金刚峰寺,每天早上仍然维持「生身供」仪式,为打坐入定的空海提供膳食,餐点就放置于图中僧侣所扛的木柜里。 图/欧新社

结城秀康石庙(德川家康的次男,当家康臣服于丰臣秀吉后,过继给丰臣家当养子的猛将) 图/Flickr@Christian Kaden

不只达官显贵希望在死后成为空海的邻居,一般小老百姓也希望在死后能够就近得到大师的祐护。于是就出现了在全国各地向百姓收钱兼收寄付,然后负责把受托的遗骨拿到高野山奥之院埋葬的职业。这些人虽然不是正式的出家人,但是外表看来就像高野山的僧侣一样,虽然赖以维生的职业有点商业化,但是毕竟还是为人作功德。这群半僧半俗、有时还会食肉娶妻的集团,被称为「高野圣」。宗教圣地高野山可以维持到今天而不灭,其实相当程度是靠这些好像有点俗恶的凡人们在支撑的。毕竟寺院的运营是要靠金钱支持的,每天认真读经、努力开化世人的高僧,如果没人出钱买米买菜的话一样是会饿死的。

而除了在各地拼经济的高野圣之外,高野山里也有许多从事庶务、寺院管理和其他杂事的下级僧侣,这些高野山的「非正职员工」被称为「行人」(修行人之意,不是指路上的步行者啦),行人后来还担任保全警备工作,甚至演化成日后日本宗教的独特现象「僧兵」。

也就是说,高野山里的僧侣不是只有每天吃菜念佛诵经的和尚,严格说来,高野山里的宗教者分为「学侣」(正统学院派僧侣)、「行人」(实务执行者)、「圣」(募金业务员)等三种势力,其中学侣地位最高而圣最被看不起,但是如果要讲实际世俗的营运贡献度,又好像是圣重要于行人,而行人又比没有生产性的学侣高僧们更重要。

高野山里的宗教者分为「学侣」(正统学院派僧侣)、「行人」(实务执行者)、「圣」(募金业务员)等三种势力。 图/Flickr@Szabolcs Arany

高野山的香客大楼历史都动辄千年起跳,你付高房价不是去住豪华去吃山珍海味,是去体验历史累积、去感受法喜充满的。图为位于高野山「坛上伽蓝」的根本大塔,最早源于空海的构想,建立于西元9世纪。 图/欧新社

空海大师灵庙所在的高野山,其实也不是就一直一帆风顺香烟鼎盛。一直到平安时代结束前,高野山其实都算是空海在京都创设的密教道场、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东寺的末寺。

东寺和高野山为了要争夺真言宗里的主导权而有过多次纷争,也引发过朝廷的介入和处分。再加上后来发生的战乱等因素,高野山甚至还曾荒废为无人之地长达数十年之久。

大家看了上面的「生身供」传说,应该会笑说那几十年空海都没人送饭怎么办(笑)。不过不必担心,大师不愧是大师,在骚动平息之后高僧观贤进入御庙之内,发现打坐的空海不但样貌与生前无异而且头发还变长,法喜充满的观贤立刻帮大前辈空海换好衣服剃好头发,再心怀感恩地出来继续弘扬真言佛法。

相不相信就看你了。

高野山甚至还曾荒废为无人之地长达数十年之久。图为高野山中的空海像。南无大师遍照金刚。 图/Flickr@peter-rabbit

日后高野山又再次出现骚动,起因来自号称空海以来的天才觉鑁。觉鑁融合了当时流行的念佛信仰,提出了大日如来和阿弥陀如来为一体的新信仰概念,并且在金刚峰寺不远处建立了传法院。觉鑁在弘扬自己主张的过程中,联合了高野圣的力量,而金刚峰寺的学侣们则是和行人这群很能打的佛法馆长们联手,两边硬是干了起来还严重到出了人命。

当时学侣、行人、高野圣三种势力分别居住在金刚峰寺周围的小寺院、也就是所谓的「塔头」里而各拥据点,在骚动中行人方要追杀觉鑁而追到了今天还存留于高野山的密严院,结果发生了不动明王木像流出鲜血保护觉鑁的「锥钻不动」传说(きりもみ不动)。

高野山的塔头寺院里有外国人修行者其实已非罕见之事。右为一乘院里英日文流利的老外修行者,左为作者蔡亦竹之妻。 图/蔡亦竹摄影提供

而刚刚提到引起网路论争的白人僧侣所属的「赤松院」,创立当时就是属于行人势力的塔头寺院,历史至今超过千年。在国际化的今天,高野山的塔头寺院里有外国人修行者其实已经不是罕见之事,像之前我投宿的一乘院同样拥有千年历史,其第十四代住持清融良住还是「天地人」里名将直江兼续的次男,现在于宿坊服务的就是这位英日文流利的帅哥。

「宿坊」本身就是附属于寺院的住宿设施,据说发源于日本的南北朝时代。而在交通不便、人民移动和居住都有强烈限制的江户时代,类似台湾进香的宗教参拜旅行就成为江户庶民少数被允许的休闲活动之一。尤其是真言密教的圣地高野山更是参拜人潮源源不绝,当时各地大名甚至都在高野山拥有自藩所属的「特约」宿坊。也因此有些宿坊会设置金碧辉煌的内装和讲究的精进料理,像一乘院宿坊就拥有傲人的庭园景色,和让讨厌吃菜的我都觉得「一生吃素也没关系」的极乐精进料理。

高野山因为其超然的密教总本山地位,所以对于宿坊的投宿者是来者不拒的。但是日本其实有许多同样历史悠久的宗派总本山周围宿坊,是只开放给该宗信徒投宿、住宿期间还得一起参加早晚课才可以。在这点上其实高野山的宿坊宽容许多,像我在宿坊期间就没有一大早爬起来参加早勤行和写经(一方面是宗派问题,一方面是高野山冬天早上实在是冷到假死)。

做为真言密教的圣地高野山,参拜人潮更是源源不绝。 图/Flickr@DavideGorla

而收钱让人住宿这种世俗的方式,或许真的继承了过去行人和高野山半僧半俗的概念,塔头宿坊成为圣地中心金刚峰寺里的高僧和众佛菩萨们与凡人间的接点。但是再怎么样,宿坊都是附设于寺院的半商业设施,主体还是僧侣修行的寺院。

我想,这也是Kimura桑之所以会暴怒的原因吧。既然追求离世的庄严之美来到高野山,结果到了当地还「康朴练」和尚不够友善英文不够多整天都吃菜这样,那下次难保不会出现睡到一半被诵经声吵醒不尊重游客、或是般若心经怎么不翻译成英文不够国际化这种客诉——既然都来到天空的宗教都市了,就多吃点绝妙的精进料理消消俗世的火气吧。

不过说不定最该多念经多消火的是那位白人和尚就是了。

一乘院宿坊拥有傲人的庭园景色。 图/蔡亦竹摄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