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都有垃圾山!濱海掩埋場垃圾沖流入海 如何向海致敬?

新竹县新丰掩埋场垃圾溢散至场外。图/环资协会提供。

环境资讯协会议题中心组长陈姿蓉目睹堆置在滨海掩埋场的垃圾时,吓了一跳,「我还以为是山的剪影,没想到全是垃圾」。一座座人造「垃圾山」是各县市政府处理垃圾的权宜之计:当废弃物多到来不及焚烧,环保局只好将垃圾「暂时」堆置在垃圾掩埋场。然而裸露的垃圾若遇到大风大雨,将冲流入海沦为跨国海洋垃圾。

「表面上都说是暂时堆放」,但实际都无限期,陈姿蓉指出,县市内若没有焚化炉,或遇到焚化炉岁修,垃圾就在滨海长期堆置。陈姿蓉曾比对花莲市掩埋场不同时间点的空拍画面,说是暂放的垃圾随着时间愈堆愈高;一旦台风、东北季风来了,垃圾山就溢流成为垃圾海。

根据调查,全台70座场址中有43座掩埋场将垃圾「露天堆置」,占比高达61%,「已经不是垃圾掩埋场,应该叫做垃圾堆置场。」陈姿蓉指出,缺乏管理的垃圾容易溢散到环境中、衍生臭味,还可能蓄积沼气酿成火灾。去年,绿岛、南投、云林、桃园、新竹掩埋场都曾发生火灾,最近期则是新北市八里区掩埋场传出火警。

垃圾掩埋场多设置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监督不易,容易成为管理死角。环资协会为如实公开场址的管理问题,「即使走到鞋底脱胶」都要亲自访查、将画面公开。

环资协会副秘书长孙秀如表示,「如果不是这次调查,我们不会意识到废弃床垫去了哪里。」床垫、家具等大型垃圾的处理难度高,常被堆置在掩埋场中。孙秀如说,调查报告及空拍影片,对民众来说也是一种警示:垃圾可以被轻易丢弃,却不是弹指之间就能够彻底消失。

除了堆积成山的垃圾亟待清运,滨海、滨河掩埋场的边坡也需要定期维护。去年,环资协会发现彰化县福兴掩埋场的海堤破损,掩埋的垃圾因此「破土而出」、被卷入海洋中。陈姿蓉表示,全台有30座垃圾掩埋场紧邻海水,直线距离仅1公里内,「这些场址的废弃物污染海洋的风险特别高」,建议政府针对调查报告中「高风险掩埋场」加强监测与管理。

彰化县福兴掩埋场的海堤破损,掩埋的垃圾因此「破土而出」。图/环资协会提供。

环保署环境督察总队科长刘俊迪回应,环保署会提供地方政府经费将堆置的垃圾覆网、打包,避免垃圾溢散,并协助各地方政府合作消化垃圾。

「打包垃圾、盖更多焚化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环资协会秘书长陈瑞宾指出,中央、地方政府应落实垃圾减量政策、推动循环经济。他也呼吁环保署负起管理责任,要求地方政府与管理单位确实回报与更新掩埋场堆置情形,才是真正的向海致敬。

环资协会滨海河掩埋场调查报告全文下载